文学:人类的一种精神救赎——兼论文学的教育功能
本文选题:文学 + 精神现象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理应为人类的精神生存立基,人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里,还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生活在精神追求中。人作为一种精神生存,对精神的追求是人生于世的永恒命题。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一种表征,它以一种超越现实制约、突破世俗归置的精神品性,体现一种审美的精神情怀,特别是在人类遭遇精神危机的当下,彰显文学教育的精神立场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Abstract]:Literature, as a spiritual phenomenon of human beings, should be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spiritual existence. Man lives not only in the material world, but also in the world of meaning and in the pursuit of spirit. As a kind of spiritual existence, the pursuit of spirit is the eternal proposition that man was born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as a representation of human spiritual phenomenon, transcends the practical constraints, breaks through the worldly spiritual character, and embodies an aesthetic spiritual sentiment, especially at the moment when mankind is suffering from spiritual crisis.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show the spiritual stand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阜宁高等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岱;;向诗而思:关于艺术的诗性品质的阐释[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9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卢亚明;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比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6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周海春;;《道德经》视域下“大道”运思的海德格尔方式[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
本文编号:1912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1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