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伽达默尔的“美的现实性”
本文选题:伽达默尔 + 美 ; 参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伽达默尔在《美的现实性:作为游戏、象征、节日的艺术》一文中提出了"美的现实性"这一概念,并分别用游戏、象征、节日这三个语词来说明这一概念所指的艺术作品作为构成物在时间性结构中对自身的显现和生成。在这一显现、生成的现实性的展开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与人的存在实际上是同一、共在的。"美的现实性"这一概念不仅是对艺术理论的革新,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解释学意义。
[Abstract]:Gadame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reality of beauty" in "reality of Beauty: as a Game, symbol, Art of Festivals," and used games, symbols, Festivals are three words to illustrate the appearance and generation of the artistic works as a component in the temporal structure.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anifestation and the reality of production, the existence of the works of art and the existence of man are in fact the same and co-existing. " The concept of "reality of beauty" is not only an innovation of art theory,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hermeneu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康德与哲学解释学”(项目编号:12CZX040)的系列成果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孙强;;伽达默尔与中国道家美学观念的异同[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张俊;“视域融合”及其现代性意义检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张彤;;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学说——对欧洲科学危机问题的思考[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6 卢可佳;“述而不作”与“辞达而已”——关于富含原始儒家诠释学思想的两个命题的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余在海;张传开;;价值哲学的困境及其出路——价值哲学研究述评[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张健;;解释学翻译观的利与弊[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徐溪;杨杰;;视域融合——走向和合之境的语文阅读教学[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赵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性生成原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传顺;伽达默尔伦理学的释义学意义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林印吉;睡莲中的灵晕[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7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玉清;明清医学再认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王庆丰;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辩证法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秀青;“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涛;读柏拉图的美诺篇[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海军;伽达默尔的游戏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娟;沈从文的时间意识及其叙事时间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涂金兰;从接受理论角度看文学复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召;有利被告的类推解释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郑明阳;论约翰·汤林森的文化文本观[D];山东大学;2011年
9 孙晶;论后现代语境下意义理论的转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勇敢;当代价值论转向的困境与理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唯航,赵义良;论伽达默尔美学思想中的“游戏”概念[J];语文学刊;1999年05期
2 赵义良;薛忠文;;“游戏”:从认识论到存在论[J];青年思想家;1999年Z2期
3 周小玲;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翻译观[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覃平;亘古呼唤的“补全”——试论伽达默尔的象征理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刘芳;胡洁雯;;从伽达默尔解释学看文学翻译标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田义勇;;倾听伽达默尔说什么——与袁世硕先生商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白雪;林超然;;节日·时间·艺术——评伽达默尔“节日”与艺术的关系[J];语文学刊;2007年13期
8 李倩倩;;本文理解和解释的历史性问题——伽达默尔和赫施的思想比较[J];语文学刊;2009年08期
9 黄翠华;;从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看Uncle Tom’s Cabin的3种中译本[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5期
10 孙凤民;张丹;;从“主体”到“本体”——浅谈伽达默尔游戏说的新突破[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陶水平;;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之思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宋蒙;;从历史语境中看艺术活动的现代转换[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包茜;;无形的和声——谈当代艺术理解与阐释中历史意识的现时性[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贾方舟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新艺术与“职业观众”的遭遇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教授 傅永军;激进化启蒙的讹诈:反传统的理由[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张永清;消费社会的文学现象[N];文艺报;2003年
4 刘耘华;诠释学中的合法性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兰;20世纪西方对话理论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2 秦佳;伽达默尔关于艺术与游戏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斯笛;从伽达默尔的前见理论看文学翻译中的误读[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李力;美学中的伽达默尔对话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洪刚;艺术·真理·理解[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6 孙海凤;审美理解与艺术真理[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磊;从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看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张尔曼;艺术真理与诠释学方法[D];吉林大学;2009年
9 赵秀芬;论译者的介入[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亚旭;批评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16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1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