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翻译形象性重构论

发布时间:2018-05-21 12:10

  本文选题:形象 + 形象性 ; 参考:《俄罗斯文艺》2013年01期


【摘要】:文学作品具有形象性特征,包含"言"、"象"和"意"三要素,三者关系复杂,在创作和解读中表现不同。文学翻译是解构形象和建构形象的连续过程,文学形象性通过对象译、换象译、减象译、增象译、转象译、分象译、合象译等策略加以重构,以适应不同的翻译目的,解决"言"、"象"与"意"在双语/双文化转换中的矛盾。
[Abstract]:Literary works have visual features, including "words", "Xiang" and "meaning" three elem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complex, in the cre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deconstructing and constructing images. Literary imagery is reconstructed through such strategies as object translation, image changing translation, image subtraction translation, image increasing translation, image translation, sub-image translation, combined image transl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adapt to different translation purpose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peech", "Xiang" and "meaning" in bilingual / b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学翻译科学研究院;
【基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俄汉)全译转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2008JJD74005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俄汉)全译语境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11YJC7400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5;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豫鄂;论俄语成语汉译中的“用形象译形象”原则及其应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柳亦胜;准确把握风格如实再现形象──浅谈人物语言翻译[J];外语研究;1999年01期

3 范勇;文学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4 王金凤;;俄语成语的意义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肖政;;转喻的非指称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孙锐;;辩证思维影响下的汉语对偶句及其英译技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尹宏;;浅析导致有意文化误译的文本外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伟锋;;跨文化视角下英汉隐喻的互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续纪;;试论文化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由欣悦;;“水”意象在《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文学功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王晓雷;;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9 王静静;;认知图式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向大军;;关联理论下双关话语的语用解读[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慧;;浅谈京剧语境与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韩学金;韩潇;;对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吴建;;从文学翻译中错位文化意象的处理谈起:翻译文学一定要保留“洋装”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锡纯;;从“龙”的翻译看国俗词语的英译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石梦婕;;文化翻译学建构新探——基于文化语义学的翻译学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肖惠萍;;虚拟世界的传情色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静静;;日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9 关秀娟;;科学翻译的逻辑性重构论[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青;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本译者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崔智英;电视访谈的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顾铮;英汉比喻类颜色词语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徐娅楠;俄语语气词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敏;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异化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晓东;从以知语言学角度谈新闻英语中隐喻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海凌;文学翻译界说考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许钧;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1989年03期

3 刘永红;简析俄语成语的语义结构[J];中国俄语教学;1998年01期

4 董史良;;翻译的思维问题[J];中国翻译;1988年03期

5 姜秋霞,权晓辉;文学翻译过程与格式塔意象模式[J];中国翻译;2000年01期

6 穆雷;'99年译坛回顾与反思[J];中国翻译;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强;;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改变与译者操控[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2 牟丽;;论再创造和影视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3期

3 刘彦;;文学翻译中的艺术要求[J];理论界;2006年S1期

4 高晓琦;张军益;;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再现[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刘国兵;;文化意象的缺失与重构——兼谈影视翻译技巧[J];作家;2009年06期

6 袁洪庚;;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7 ;第二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评奖揭晓[J];译林;1994年04期

8 薛浩;;从译者的风格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英语自学;1994年12期

9 ;全国第二次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会议在内蒙赤峰召开[J];民族文学;1996年07期

10 周晔;想象力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初探[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姚秀利;钱慧;王红扬;;关中城市群地区区域空间分异与重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朝银;;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胜伟;许开华;;加入WTO与我国外商投资法的重构[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8 宫晨琛;余其俊;韦江雄;李建新;钟根;郭辉;;电炉还原渣对转炉钢渣的重构机理[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昊;曾国卿;;一种基于Haar小波的图像处理技术[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3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4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5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6 周士君;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光明日报;2005年

7 周士君;如何走出文学翻译的窘境?[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9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珠;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重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付小平;重构资本结构[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大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5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7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10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远强;文学翻译本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3 王荣宁;文学翻译中的操纵与规范[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5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8 张秀花;《远大前程》三种中译本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9 费书东;他知道自己是个诗人——论方平的跨语际实践及其比较文学史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9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19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