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外部文化制约因素探析
本文选题:诗歌翻译 + 宏观制约因素 ; 参考:《山西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无以数计的翻译家们为它的向外传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作为文学的最高形式,它的翻译对译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此,与其它的文学形式相比,诗歌的译作数量要少得多,诗歌翻译方面的研究论著则更是凤毛麟角。数量有限的论著则主要集中在对诗歌翻译内部因素方面的研究,如诗歌的可译性,翻译的准则和技巧等。本文作者想打破这一局面,旨在对诗歌翻译过程中外部制约因素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翻译解构主义学派是一新型的翻译学派,积极提倡译者的创造性,注重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作者由此获得启发,并将其作为本文的理论根据。 在文中,作者对诗歌译者的主体性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尝试性研究。作者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所采取的理论框架,在第二章中回顾了诗歌翻译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解构翻译学派的代表性观点。接着,作者着重分析了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制约因素,在第三章主要以勒费弗尔的观点为依据对宏观制约因素进行了讨论,在第四章则根据各因素的在文中的必要性进行了选择、总结和分析。另外,作者都分别添加了一些适当的诗歌翻译例子以证实各个观点。在结论部分,作者指出人们是有可能发现各制约因素并限制其制约因素的,从而提高诗歌译本的译文质量。最后,作者以图的形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Abstract]:Poetry is a treasure in the world's literary treasure, and countless translators have made unremitting efforts to spread it ou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the highest form of literature, its transl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ors. Because of this, compared with other literary forms, the number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much smaller, poetry translation research works are even rarer. A limited number of works mainly focus on the internal factors of poetry translation, such as poetry translatability,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techniques. The author wants to break this situation and try to study the external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poet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deconstruction is a new type of translation school, which actively advocates the translator's creativity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 author is inspired by this and regards it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tentative study on the subjectivity of poetry translator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urpose, the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dopt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of poetry translation research and the representative views of de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school. Then,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macro and micro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poetry translation. In Chapter 3,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macro constraints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Lefevere.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choose,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each factor in the paper.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dds some appropriate examples of poetry translation to prove his views. 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find and limit the constrai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clarifies his views in the form of a map.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046;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清;张美伦;;论诗歌意象美翻译的等值投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2 李悦;;徐志摩诗作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3 陈剑;崔华勇;;“诗歌翻译”中的“争论问题”及方法新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张建英;;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以古诗英译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左景丽;;《红红的玫瑰》翻译批评(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8期
6 邢元平;;衔接和连贯理论与诗歌翻译——以许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7 王平;;汉诗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翻译[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7期
8 王伟;;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9 吴琼;;论“五四”时期诗歌翻译的变革[J];考试周刊;2011年58期
10 缪佳;吴迪龙;;互文性理论视阙下《锦瑟》的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晶晶;贾鑫鑫;;中国诗歌翻译的“深秋”和“初春”——访屠岸先生[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民生;;浅谈诗歌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樊敏;;情感在布依族诗歌翻译中的作用[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董玉芳;;诗歌翻译,对等还是功能?——以许译唐诗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佳;;卞之琳研究文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9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10 曾惟民;;永恒的缺失之美——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汉译法的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明江;哈森诗歌翻译作品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立元;诗歌翻译:追寻相遇时的心灵相通[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丁湘;研究诗歌翻译的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邓万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交流背景下的各民族语言的差异性和诗歌翻译的创造性[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傅浩;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北塔;英国诗歌翻译的集大成者[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洁;少数民族诗歌:“摆渡”于汉英之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李菡;许渊冲诗歌翻译的美学追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9 李清;安徽诗人获诺奖提名,闹剧而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魏刚;调查:中国人候选诺贝尔文学奖?[N];北京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2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吴,
本文编号:1922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2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