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解放与人的解放:马克思的立场
本文选题:审美解放 + 马克思 ; 参考:《文艺评论》2012年11期
【摘要】:正一、艺术与感性:审美解放问题的双重理解审美解放问题,可以进行两种理解:一是指艺术解放,即通过艺术或其他审美途径而获得身体与精神的解放,二是指感性解放,即通过解除束缚和保证生命自由,使五官感觉获得全部解放。审美解放或感性解放,是日常生命活动的
[Abstract]:First, art and sensibility: the dual 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 liberation, aesthetic liberation can be understood in two ways: one is artistic liberation, that is, the liberation of body and spirit through art or other aesthetic channels, the other is emotional emancipation. That is, by lifting the shackles and guaranteeing the freedom of life, the five senses are fully liberated. Aesthetic liberation or sensibility liberation, is daily life activi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咏吟;;公民教育、文学艺术与公民心灵的自由信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徐晓风,张艳涛;现象学视域的人的主体性[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4 谢军,颜昌武;马克思哲学的价值内涵[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刘海江;;实践与哲学基本问题——论冯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J];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田海洋;;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与生态和谐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3期
7 王伟;;论造物设计形式:基于文化及人类学的视野[J];创意与设计;2010年01期
8 于伟;论技术理性时代"完善的人"的消解及其对教育的负面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3期
9 庞立生,王艳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4期
10 熊进;走不出的“人类中心主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玉柱;当代医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D];吉林大学;2012年
6 舒跃育;心理动力系统与心理学的目的论原则[D];吉林大学;2012年
7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李晓明;非强制行政的法理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李龙;认识论的先验转向和生存论转向——以生存论维度重新理解认识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Pr;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汪巳博;当代辩证法的宽容精神[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4 范玉;论马克思新世界观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超越[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杜文双;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及现实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欣;实践视域下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与中国现代化[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文涛;毛泽东人民观及当代意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富东;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存在论论证[D];复旦大学;2011年
9 任太余;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当代启示[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刘栋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解析[D];郑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斯民;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基础论纲[J];前沿;1996年05期
2 李思孝;探究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戚文卿;艺术:一种能在式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艺术美学思想探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李思孝;;马克思“世界文学”的现实意义[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王汶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典看文艺的意识形态性[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彭志君;;艺术直观与实践生成——浅论胡塞尔和马克思对艺术本质的不同阐释[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1期
7 王阳;;关于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点的理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吴元迈;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遗产——西方对马恩文艺遗产研究的历史考察[J];江淮论坛;1982年05期
9 雅克·敦德;关宝艳;;希腊艺术的命运——论马克思的希腊艺术观[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8年00期
10 熊元义;余三定;;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观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边平恕;;马克思《古代社会史笔记》中的文艺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志强;;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李戎;;把马克思主义的“专利”交还马克思——关于高校马列文论课程内容设计的断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王运用;;关于文学典型的若干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蓝犁;;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学文;真学 真懂 真信 真用[N];文艺报;2010年
2 李敬泽;文学为什么缺乏力量[N];人民日报;2010年
3 古耜;读者:文学的上帝还是朋友[N];文艺报;2005年
4 张培英;从生产的角度看艺术[N];河北日报;2004年
5 黄力之;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文艺定位[N];人民日报;2007年
6 胡良桂;论当代作家的历史观问题[N];文艺报;2006年
7 王子鸢;一切被视觉代替?[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宁媛 饶思中;要消费,更要承担责任[N];文艺报;2004年
9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赵炜;比较诗学的“美学沉思”[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丽芬;艺术生成于存在[D];武汉大学;2005年
2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连观;文艺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茜;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审美话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娟;在探索中前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张红梅;意识形态与通俗文学[D];厦门大学;2006年
5 陈晓;江山之助:地理环境对艺术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孙波;艺术异化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海鸥;中国新时期马列文论教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昌树;交往理性视阈中的文化构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丹丹;文学与影视的艺术生产—再生产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京泽;技术的救赎之路[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22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2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