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西基督教文学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22 16:11

  本文选题:基督教文学 + 灵性 ; 参考:《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西方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学有着强有力的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学只是一股文学支流。中西基督教文学在追求审美与宗教的统一、采用"浪子回头"式的写作模式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中国基督教文学既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学的影响,又在基督教本色化思潮中的本色化创作及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灵性品格塑造等方面保留着自己的特色。
[Abstract]:Christian literature in western literature has a strong tradition, and Christian literature in Chinese literature is only a branch of literatur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 literature in pursuing the unity of aesthetics and religion and adopting the writing mode of "prodigal son returning". Chinese Christian literature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western Christian literature, bu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reation of 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 and the creation of spiritual character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研究”(项目号:09CWW002) 第48批中国博士后资助项目“近代来华传教士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项目号:20100480847)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0-03;I106.9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龙平;;程湘帆教育思想与实践[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5期

2 雷雨田;论岭南基督教会的自立运动[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2期

3 王正伦;陈独秀与基督教本色化的可能性[J];读书;2002年05期

4 季玢;;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文化传播[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唐晓峰;;中国神学的先驱——赵紫宸[J];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03期

6 卓新平;中国基督教与中国现代社会[J];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03期

7 傅先伟;;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中所折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宗教;2008年07期

8 于晓兰;;赵紫宸神学思想中的对话精神[J];社科纵横;2011年02期

9 段琦;;《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序[J];金陵神学志;2008年02期

10 沈琳;;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先伟;;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中所折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黎新农;;从“上帝的宣教”看“宣教运动与中国教会”[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贤君;;利用基督征服世界——美国对华宣教运动中的殖民主义思潮及其流变[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钟邦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基督教为例分析“相适应”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6 郑玉桂;;中国基督教正确的历史选择——从福建教会看“三自”爱国运动[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7 胡应强;;中国基督教发展自我的努力途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虎成;;基督教在当今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态失衡”论引发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9 马虎成;;基督教在当今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态失衡”论引发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10 顾梦飞;;中国教会合一理想的努力[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琦;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郑昭;省基督教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N];福建日报;2007年

3 钟文;中国基督教纪念神学思想建设10周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耿联;中国基督教圣经印刷五千万册庆典在宁举行[N];新华日报;2007年

5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发表声明[N];人民日报;2000年

6 记者 柳晓森;贾庆林会见世界基督教联合会总干事[N];人民日报;2006年

7 李博宇;中国宗教和谐发展令人振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乔世华;“中国基督教文学”浮出历史地表[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夏昌奇;中国基督教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广艳;宗教的全球性与地域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子刚;元代基督教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建平;红旗下的十字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小娟;圣经汉译中“God”的翻译讨论及接受[D];河南大学;2007年

6 张金红;胡约翰与福建安立甘会研究:1862-1915[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彬;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D];上海大学;2007年

8 吴文南;英国传教士宾为霖与《天路历程》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10 张施娟;裨治文与他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燕;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初探(1922-1937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光;诗性与神性[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丽娟;论陈赞一的诗歌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彭学娟;试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的本土化运动[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s,

本文编号:1922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22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b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