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幽灵批评”与批评的“幽灵”

发布时间:2018-05-26 15:46

  本文选题:幽灵 + 批评家 ; 参考:《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07期


【摘要】:正2002年,英国学者朱利安·沃尔弗雷斯(Julian Wolfreys)出版了《21世纪批评述介》(Introducing Criticismat 21st Century)一书,该书的第12章为戴维·庞特撰写的"幽灵批评"。看到这个题目使人感到有一种阴森森的诧异:有一种批评理论叫做"幽灵批评"?此前似乎还鲜有所闻。这种"幽灵批评"是一种"幽灵式"的批评,还是对"幽灵"的批评?后一种理论似乎应当
[Abstract]:In 2002, Julian Wolfreys, a British scholar, published a book called introduction Criticismat 21st Century.The 12th chapter of the book is "ghost criticism" by David Pont. Seeing this subject makes one feel a kind of gloomy surprise: is there a criticism theory called "ghost criticism"? It seems to have been unheard of before. Is this kind of "ghost criticism" a kind of "ghost" criticism or is it a criticism of "ghost"? The latter theory seems to be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锦龙;;意犹未尽——评陈晓明《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2 高海涛;;后现代批评的美国学派——文化批评随笔之七[J];艺术广角;2011年02期

3 郭炎武,王东;歧路花园中的幽灵狂欢——论网络对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影响[J];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4 朱国良;文采也有力量[J];新闻实践;2004年06期

5 张沛;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开拓[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6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7 陈晓明;;被劫持的文学性——德里达关于“残酷”文学性的论述[J];南方文坛;2007年02期

8 杨大春;解构批评的困境[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9 陈晓明;;文学,在法的前面——解析德里达关于文学与法的观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袁文彬;;文学之律法——从德里达对卡夫卡的分析开始[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国华;;“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略论市场经济下文艺批评家的品德人格修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重提“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旭东;批评家的使命与批评的空间[N];学习时报;2007年

2 牛学智;现实:批评家的一个出发点[N];文艺报;2007年

3 朱小钧;反省批评,青年人集体发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黄发有;独立性是批评的生命[N];文艺报;2007年

5 王学海;当代批评的真谛[N];文艺报;2008年

6 刘川鄂;批评家的左手和右手[N];文艺报;2005年

7 谭旭东;文艺批评的使命与空间[N];人民日报;2008年

8 范咏戈;重视批评家的职业素养[N];光明日报;2008年

9 段泽林;批评家应坚守道德底线和艺术信仰[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洪治纲;批评:立场比学识更重要[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2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2003年

3 肖海鸥;批评家的作为:罗杰·弗莱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4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董虹霞;西方现代艺术批评的起源[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6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7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8 赵建红;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天峰;论德里达的解构式阅读策略[D];西北大学;2010年

2 高原;文学行动:德里达解构主义文学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涛;作为文学的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颜研生;作为一种“生产”存在的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范明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油画市场化倾向探析[D];清华大学;2005年

7 高杨;德里达的文本理论及其理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志先;多重解构的游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洪涛;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杨春;论文学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文本的理解[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37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1937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