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朱光潜被尘封的“英译《毛主席诗词》修改意见”残稿
本文选题:朱光潜 + 毛主席诗词英译 ; 参考:《中国翻译》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围绕着被尘封了近四十年的朱光潜"英译《毛主席诗词》修改意见"残稿展开分析,以朱光潜接受对英译《毛主席诗词》提意见并写出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意见稿为线索,进一步揭示了毛泽东诗词英译定稿小组相关活动的背景;同时对朱光潜这篇意见稿作了翻译理论和美学上的总结:一是朱光潜在思想和语言一致原则下的以"信"为核心的翻译观;二是"直译"和"意译"的辩证统一观;三是对中西文化和语言熟悉的情况下才能避免"死译"的观点;四是诗的创造是形象思维,因而翻译就要避免用抽象词汇代替具体可感的形象词汇。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idue of Zhu Guangqian'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airman Mao's Poems, which has been dusted for nearly 40 years, this paper takes Zhu Guangqian's comment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airman Mao's Poems as a clue and writes out 15000 words of opinion. It further reveal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Mao Zedong Poems Translation and finaliz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aesthetics of Zhu Guangqian's opinion: first, the translation view with "letter" as the cor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Zhu Guang's latent thought and language consistency, the second,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Third, we can avoid "dead translation" when we are familiar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fourth, we should avoid the use of abstract words instead of concrete and perceptible image words because the creation of poetry is image thinking.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光潜年谱长编”(12BZX08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守义;刘欣;;“纯正的趣味”:朱光潜的批评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宛小平;;马一浮与朱光潜诗学观比较[J];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高建平;;“审美”是审美“!艺术”还是艺术!——关于“跟着走”与回到“硬译”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13期
4 王天红;;一部被遗忘的中外比较诗歌研究著作——评述朱志泰《诗的研究》[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5 齐瑞星;鲁微微;;艺术审美中的距离[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薛安超;;论移情作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陈牧;;艺术和审美,铸就完整之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伯君;;艺术,生活美的能动再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6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兆吉;;创建三足鼎立的文艺心理学刍议[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8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顾疑;;论朱光潜“美感经验”说的局限及其根源[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侯新宇;;从色彩的通感说起[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近代史所 张伯昭;也谈“情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5 谢其章;书刊小拍四十而不惑[N];中国商报;2007年
6 高旭东;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概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曹意强;艺术不是学术?[N];光明日报;2011年
8 白谦慎;开卷有益[N];南方周末;2007年
9 朱迪光;古代诗人与诗作中的抒情者[N];文艺报;2005年
10 程玉梅;比较文学的昨日与今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3 何建良;“艺术终结论”批判[D];浙江大学;2008年
4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2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文光;朱光潜、杜威文艺美学观比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越;朱光潜美学思想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静;朱光潜审美筋肉理论及其延伸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方玲(方晓雨);艺术正义说述评[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9 黄强;维柯的诗学观[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张闯;探究朱光潜多元整合的思维模式及其在抗战时期中国的实践途径[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2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03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