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倔强的共振——中国新艺术生态走向的沉思

发布时间:2018-09-10 21:49
【摘要】:正如果将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看做"现代艺术"在中国的谢幕,并同时将其看做"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热身,那么"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命轨迹也才不过二十余年。但,或许是由于曾经年轻的艺术家们自身创作灵感的枯竭,抑或是由于社会生活形态的改变而使他们应对乏术,甚而是由于艺术市场疯狂而肆意的追逐捧杀,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已渐渐出现创造力不足、丰富性不够、实验性不强等问题,并与当下的社会生活状态、文化审美心理等难相匹配。从新艺术形式的探索到新文化生态的创造,中国当代艺术中昔日叱咤风云的战将们都
[Abstract]:If we regard the 1989 Chinese Modern Art Exhibition as the last curtain of "Modern Art" in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see it as the warm-up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ina, then the life track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s only more than 20 years. But it may be that once young artists have dried up their own creative inspiration, or that changes in social life have caused them to cope with a lack of skill, or even because the art market is frantic and wanton in pursuit of killing. The overall appearanc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as gradually appeared such problems as lack of creativity, lack of richness, lack of experiment and so 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match the current social life state, cultural aesthetic psychology and so on.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new art form to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cultural ecology, the former all-powerful men and wome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分类号】:J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英;;还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J];艺术.生活;2008年05期

2 石棱;;“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访谈录[J];大艺术;2010年01期

3 贾胜枫;欧阳宪;董道兹;萧富元;;以特色重整艺术市场——综观中国两岸三地艺术市场[J];中外文化交流;2008年05期

4 孙晓蕊;;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狼”真的来了?[J];艺术市场;2008年11期

5 王小邪;;七嘴八舌话市场:“当代艺术”大家谈[J];东方艺术;2007年05期

6 潘欣信;;潮流至上 中国当代艺术何以春风得意[J];大美术;2007年05期

7 于佳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能走多远?[J];艺术市场;2007年10期

8 方志凌;;理性与疯狂——当下的当代艺术[J];东方艺术;2008年09期

9 徐琛;;转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J];艺术.生活;2009年06期

10 顾维洁;;机会只给有准备的艺术家[J];东方艺术;2006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经济学观照:回顾与展望[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策略探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朱凡;;长不大的青春期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玩”及其危险性[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5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光荣;;闻一多的艺术家气质及其兼政经历[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7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特征的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封振国;;美丽的形式——谈新锐艺术及其存在的当代艺术精神状态[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栾昌大;;世纪末的困惑——跨世纪五大艺术学问题的思考(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霞;当代艺术收藏:大冷大热的背后[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姜长城;在艺术市场节点处,谁怕调整?[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书麟;艺术市场热催生新动力[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马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三大危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尧小锋;中国比美国的舞台更大![N];中国证券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孙菱;王锋:当代艺术市场走得很怪[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张娟;当代艺术市场难道刚刚启幕[N];中国商报;2007年

8 ;走进多元化国际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李峰;寒风骤至?[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杨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一点思考[N];美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2 陈明;乱象与主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蒯连会;对“观念至上”的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周岚;僭越与合谋:798异托邦的空间实践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邱慧君;企业赞助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潘皓;日本当代油画的研究与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8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胡志平;清末民国海上书画家润例与生存状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王燕飞;进入主流[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霖霖;谁主沉浮?[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婧;重塑文化立场[D];天津美术学院;2010年

3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孙大棠;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观众”与“西方”[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刘莉;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图式化倾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沈阳;中国观念摄影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刘芳;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都市社会空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陈君;中国当代艺术中传统文化符号的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35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35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