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交叉的视野:文艺学创新的学术平台

发布时间:2018-10-25 20:57
【摘要】:20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流派层出不穷,其数量之多、花样之新、更迭之快、创新之高,在文学艺术的史册上绝无仅有。这种景象得益于各学科的大融合、学术视野大交叉的大综合趋势。像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等流派,文学上各种新的叙事模式的兴起、发展和建构都涉及对科学作出回应,尤其受益于C.达尔文、A.爱因斯坦和S.弗洛伊德等人的科学思想。20世纪一大批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学者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或天才地、或敏锐地、或自觉地洞察到时代之魂,即一个时代知识思想汇集融合的精髓,并身体力行地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无人区"去探索、去践行、去开创,为人类的文明史留下了"新的根基""、新的故事""、新的结果",催生出新的科学、新的文学艺术、新的方法、新的知识结构,而且更新了人的哲学观、价值观、自然观和思维方式。
[Abstract]:Since the 20th century, literary and artistic schools have emerged in endlessly, with their numbers, new patterns, rapid changes and high levels of innovation, which are uniqu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is kind of scene benefits from the great amalgama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end of the great intersection of academic horizons. Like cubism, surrealism, futurism, structuralism and so on, the ris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new narrative modes in literature involve responding to science, especially benefiting from C. Darwin, A. Einstein and S. Freud et al. A large number of scientists, artists, writers, and scholars of the 20th century we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either genially, acutely, or consciously, with insight into the soul of the times, That is, an era of knowledge and thought that gathers the essence of fusion, and practices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no man's land" to explore, to practice, to create, left for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new foundation", "new story", The new results gave birth to new science, new literature and art, new methods, new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renewal of human philosophy, values, natural view and way of thinking.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艺学创新路径探索”,项目编号:13BZW009
【分类号】:I0-05;J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小红;;“数字化文艺学”学理建构小议[J];理论与创作;2006年04期

2 刘叔成;文艺学概论复习重点[J];当代电大;1997年04期

3 刘文波,赵卫东;再说创造力——在哲学与文艺学之间(五)[J];文艺评论;2000年05期

4 马大康;从“鉴赏”到“消费”——消费文化与文艺学研究范式变革[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5 启鸣;;一部有创新性的《文艺学新编》即将出版[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6 张恩科;如何学习《文艺学概论》[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0年01期

7 刘文波;走出阴影──在哲学与文艺学之间(四)[J];文艺评论;1998年06期

8 魏家川;文艺学学科定位与文学理论教改[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张洪超 ,刘文波;同实践派文艺学一辩——在哲学与文艺学之间[J];文艺评论;2002年03期

10 宋巧娜;;文艺美学学科特点及其走向[J];魅力中国;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郭德强;;论毛泽东文艺基本观念的确立与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3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借鉴性的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刘淮南;;文学是意识形态的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李衍柱;;相反相成 推陈出新:传统与现代互动的基本规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马龙潜;;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2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3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4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7 ;高扬新人文精神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王杰;关于文艺学和美学的现实性问题[N];文艺报;2005年

9 何志钧;数字化时代的文艺学建构[N];文艺报;2006年

10 田欢;文艺学应对全球化语境[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D];浙江大学;2007年

2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常如瑜;荣格:自然、心灵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0年

6 祁永芳;新时期文艺学研究与自然科学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曾传芳;叙事策略与历史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

本文编号:2294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94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