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翻译的“落差”策略
[Abstract]:I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dialects represent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wo worlds and two cultures by deviating from the standard norms of expression. The translation of dialects means that two different voices are produced in the translated text, which highligh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at is, the "drop" strategy of dialect transla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six common method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to Chinese, and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drop" effects between each method and the standard language,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dialect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艳红;;浅谈黑人英语的汉译——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译本比较的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王瑞;;莎士比亚戏剧方言的分类及其翻译[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民;;“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批评演进在中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胡程;;《裘力斯·凯撒》的理想国蓝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3 李艳梅;;国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状况分析[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4 朱艳君;;论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三部曲[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陈吉荣;;论人类学视域下的典籍翻译策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伟民;从人民性到人文主义再到对二者的否定——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国形象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毛明;;中西文化错位的产物——《夜宴》批判[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8 于萍萍;;《通缉令》与《哈姆雷特》比较——析莎士比亚对当今电影文学作品的影响[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9 腾超男;;对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悲剧性的解析——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J];大众文艺;2010年15期
10 刘丽;;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奥塞罗》中的应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娟;;身份的犹疑:哈姆雷特形象意义再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劲秋;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河南大学;2003年
4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艳梅;莎士比亚历史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解直锋;希腊罗马神话对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影响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星亮;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权力问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梅振铎;《李尔王》的生态叙事消极体验[D];西南大学;2011年
5 高亚欧;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阳;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奥吉·马奇历险记》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曾芳萍;卞之琳译《哈姆雷特》的风格传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慧子;心理分析与悲剧观念[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9 邓丽娜;转型与创新:论苏州作家作品中吴文化的现代意识[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谭晓丽;“信、达、切”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2 韩子满;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刘全福;文学翻译中的方言问题思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陈国华;论莎剧重译(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新亮;;文学翻译中译者的翻译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1期
2 尹婷;;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翻译策略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02期
3 丛滋杭;怎一个“异化”了得[J];上海翻译;2005年S1期
4 吴来安;;文学翻译策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7年22期
5 罗琼;李丽平;;浅析文革译作《战争风云》[J];琼州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吴艳晖;;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7 李晓;;《了不起的盖茨比》两译本对比研究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12期
8 仇贞;;林纾两本译作及其翻译策略简析[J];考试周刊;2012年06期
9 赵敏;;浅谈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2期
10 张琪;张洁;郭静;;译界趣谈:儿童文学特征及翻译策略[J];科技视界;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韬;英译中《自由》节选翻译策略[D];复旦大学;2012年
2 张琦;探讨不同学术背景下译者的翻译策略及态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3 吴美庆;《独一无二的伊万》翻译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王金保;浅议文学英语翻译方法与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5 路雨欣;以《我的妈妈是精灵》汉英翻译为例看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6 董文静;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7 黄琦;小说《丁香街》的翻译实践和策略探讨[D];复旦大学;2013年
8 郭秋香;文学翻译标准与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莉;从文学翻译历史使命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路晶涵;“北方的召唤”翻译实践报告[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9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9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