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公信度——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五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artistic credibil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three shots surprise" and "artificial Han" can focus on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artistic public trust and its problematic situation, which is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ystem. The paradox between experimental contempt and experimental curiosity in global modern art, the public domain's questioning of art freedom in the art system, the social sensitive issue, the false art public trust and the secret appearance, etc. The research on trust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shows that public trust in art is necessary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The issue of public trust in art is mainly a question of how to rebuild public trust in art, which means that the credibility of artists and the credibility of art societi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ross the board.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a work of art above the reputation of the art country and the commercial reputation of the art to gain public trust in the field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public. Artistic credibility has four characteristics: artistic objectivity, artistic neutrality, artistic self-discipline and artistic purity. Art credibility is a whole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 works of art public trust, artist public trust, art community credit, art industry public trust, art media credibility, art exhibition organization public trust, art critic public trust, The credibility of art awards institutions. At present, the problem of art public trust is often intertwined by a series of coupl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artist's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the collective produc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between the artistic creation personality and the artistic commercial attribute, and between the priceless art work and the art commodity. Art experiment is between contempt and art interest growth, art hype and art inspiration, art short sensation and art long flowing. These dimensions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 show that the test of artistic credibility is a complex proc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凤飞;;关于我国地方自治制度改革的思考——以日本地方自治制度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高富锋;;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回应性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王伟勤;车同侠;;当代中国白领阶层社会心理与政治参与互动分析[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4 云凤飞;;试论宪政社会的标准及实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王军英;;20世纪60年代以来影响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美国参政的要素分析[J];世界历史;2008年05期
6 鲁敏;;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政治的基础[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徐钝;;行政文化转型之多维路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袁德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的两重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全林;程东峰;程曼;;公民身份初探——公民责任研究之二[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安云初;陈爱清;;网络政治参与促进执政安全的路径选择[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卫华;;论公共决策中的群体性参与[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宪;邱永文;;国外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剖析及其启示[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献玲;;公民人格理想的历史演进[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成敏;;当代西方公民德性理论与我国公民精神的建构[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肖芳;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龚文婧;英美地方自治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9 吕静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网络政治监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建军;中国先进网络文化的民主政治建设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瑜;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王行;构建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程程;我国新社会阶层白领女性政治参与途径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崇文;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彭冲;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赵世芳;论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公民意识的培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世芳;试论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公民意识的培养[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西方文学研究的“问题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2 王升远;;日本文学研究视域中“北京”的问题化——兼论日语学者日本文学研究的局限与可能[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江金波,邱国锋,李冰;有关异步教学法中问题化问题的再思考——以人文地理学试行异步教学法为例[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4 胡疆锋;;亚文化语境中的素养教育[J];当代文坛;2009年06期
5 刘泉厚;;解构主义视域下的语篇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6 江金波;邱国锋;李冰;;有关异步教学法中问题化问题的再思考——以人文地理学试行异步教学法为例[J];异步教学研究;2001年02期
7 郭必恒;;国民艺术素养学视野下的中国艺术传统[J];当代文坛;2009年06期
8 曲蓉;;论公共信任:概念与性质[J];道德与文明;2011年01期
9 王庆建;;浅谈职校历史教学内容问题化的方法[J];职业;2009年32期
10 刘玉华;;从《再别康桥》的课堂教学设计看教学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小英;;让学生在多元的数学学习中灵性飞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2 范尚武;;波动方程初值深度偏移方法[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3 谭文;涂其h5;周其节;;鲁棒H_∞次优控制器的设计[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彭国华;高光涛;;Bernstein-Bézier曲面的光顺方法[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5 黄辉;;新课程中的图书阅读辅导课[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承伟;孙红新;;Reynolds边界条件润滑问题的有限元二次规划解[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2年
7 高飞;张洪钺;;有约束时容错系统冗余度分配的计算智能方法[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袁驷;叶康生;F.W.Williams;D.Kennedy;;杆系结构自由振动精确求解的理论和算法——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刘克成;;用P型有限元分析层合板的应力[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董秀兰;;傲慢与偏见:当前台湾中小学公民教育的挑战与因应策略[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光增 王振;梧台中心校开展问题化研究[N];淄博日报;2010年
2 记者 许程丽 实习生 米兰;我市查获近700吨“问题化肥”[N];绍兴日报;2006年
3 杜吟 庞彩伟;假化肥使出新坏招儿[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马月华;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N];学知报;2010年
5 黑马;农资打假:今年出手更要狠[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记者 刘桂云;群众气顺了“两院儿”安静了[N];吉林日报;2005年
7 王雷;叫停34家问题化工[N];苏州日报;2007年
8 陈忠权邋通讯员 周建国 高文艳 陈友 会松;工商武清分局创新监管模式[N];天津日报;2007年
9 记者 许程丽 实习生 褚米兰;四个批次农药化肥不合格 十七个批次电线电缆“有病”[N];绍兴日报;2006年
10 杨开信;请关注农民工的闲暇活动[N];湖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储诚喜;哲学诊断与当下关切[D];复旦大学;2008年
2 高潮;皮鞋鞋楦CAD/CAM系统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重庆大学;2004年
3 姚选民;罗尔斯政治秩序观问题: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问题化理论处理[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洪波;中学化学教学中“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雪忠;“回归生活世界”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俞红;轴对称体内壁腐蚀反演的摄动降维法[D];复旦大学;2009年
4 赵平萍;法权结构论:权力与权利互动的分析框架[D];湖南大学;2007年
5 吴妮;新历史小说:“问题化”的历史叙事[D];南昌大学;2008年
6 陈加荣;失地农民的应对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庆超;积分微分方程的区域分裂并行算法[D];山东大学;2008年
8 赵妍;反性别的霸权模式而行之:重读《男孩不哭》和《穿越美国》中跨性别身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周美艳;失地农民集体上访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荆海涛;全球化时代的欧盟移民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36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3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