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为艺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模仿
[Abstract]:Chinese behavioral artists adopt anti-creativity, anti-authority and anti-conventional means to imitate the western post-modernist art in order to ga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western art circle. This artistic model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artistic creation. Making use of the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reate work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is not only the art of Chinese behavior, but also the feasible path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雯;;艺术与艺术的残余——以科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为例谈艺术的观念与过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马彦婷;;密特威舍教授家庭中的权力转移——《微光世界的继承人》中福柯权力理论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程颖;;对电脑艺术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李鸣钟;;表现主义内在因素对绘画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5 韩韦;;风中幻影——浅析《风之影》作为畅销书的写作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未志英;;《约拿书》的隐喻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杜海燕;;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殷婷婷;;“整合”亦或“颠覆”——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技术介入”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0 王小翠;;试析《简·爱》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鲍国玉;;认知隐喻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红梅;;新媒体艺术的空间叙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张艳洁;;现代广告创意的游戏化倾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5 王强;;闻一多诗歌的庄谐张力结构[A];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学峰;;熊的记忆与人的智慧——读易卜生的“记忆的力量”[A];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新新;;菲利普罗斯:新历史主义的实践者——《反美阴谋》的新历史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7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8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黄艳萍;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语境下的新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阳;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伟杰;叙事理论视阈下《一位女士的画像》主题阐释[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佳水;客观审视 冷静观照——记本刊“西方后现代主义”座谈会[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2期
2 黄丹麾;刘晓陶;;对后现代主义及其艺术的批判[J];美术;2006年05期
3 李俊岭;“文艺现象”的跨世纪思考──漫谈“模仿”与“创新”[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薛永武;柏拉图的艺术美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5 陈建中;诗歌翻译中的模仿和超模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6 孟彤;多媒体时代艺术的策略[J];美术研究;2003年03期
7 蓝国桥;从后现代的角度看柏拉图的艺术观[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8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一个现实课题[J];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9 武兴元;十九世纪以来模仿观念的蜕变与颠倒[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陈浩;论西方文艺理论中的“镜子”观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樊轶;马秋莎;;谈希腊艺术中的“模仿”[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崔志远;如何认识我国当今文学走向?[N];文艺报;2005年
2 解放军艺术学院 张婷婷;历史的巧合与误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焦艳玲;我国对外美术展监督管理须加强[N];市场报;2006年
4 张柠;“现代性”与文学时尚[N];文艺报;2002年
5 钱海源;行为艺术与中国前卫艺术之批评[N];美术报;2001年
6 王兆胜;作家与评家[N];光明日报;2003年
7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张炯;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宏香;仿像[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珊;温克尔曼艺术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园园;消费时代的“审美救世”与艺术人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模永;中西反阐释理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舒;《仲夏夜之梦》与《西厢记》戏剧情感表达手段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海鸥;中国新时期马列文论教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璐;传媒语境下文学悲剧精神的危机与建构[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林哲;福克纳与余华叙事艺术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93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9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