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艺术风格论的形成路径研究
[Abstract]:Wang Zhaowen discusses art style and aesthetics from artistic practice. Following the research pat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artistic styles, he deep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ative subject and aesthetic subject and artistic style, dialectically studied the diversity and consistency of artistic style, and finally formed his unique style. An unconventional theory of artistic style.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J0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全凤;冯斗;;《易经》——审美之源——浅谈《易经》的审美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刘锋杰;;论中国当代的创作个性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程小平;;论江西诗学形式与内容的内在矛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王丽;;从王维苏轼山水诗看“唐诗”“宋诗”的美学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盖光;;生态:引发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陈育德;灵心妙悟 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汪大白;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历史转折──朱熹“以《诗》言《诗》”说申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张勇;;寒山的论诗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杨家海;;司空图的“全美”思想新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莹;;浅谈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性[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邓程;;论名词句[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锐;;关于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问题[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阿军;;编辑学的美学探索[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7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沈心敏;王之栎;刘雨川;;试议摩擦学的美[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9 胡范铸;;钱锺书中西文化交流思想论略[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10 张培锋;;诗与修道——论佛教对中唐以后中国诗观念的一种深刻影响[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永荣;林泉之心 缘情写意[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从《金银岛》的两个中译本透视文学翻译中对原作艺术风格的处理[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郝春燕;;王朝闻论艺术风格的主体性[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李晖;;从“事实”走向“真实”——浅析巴洛克艺术风格[J];文艺研究;2008年01期
4 罗建龙;;论西欧中世纪艺术的发展与影响[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5期
5 冯波;;经典“老故事”——评《艺术的故事》[J];美术之友;2009年02期
6 蒋观祯;蒋琨;;现代艺术的裂变与演进[J];文艺争鸣;2010年20期
7 胡家祥;艺术风格三题[J];江汉论坛;1998年07期
8 刘曙光;影像造型与风格形式[J];美术观察;2005年05期
9 覃莉;;试比较中西“淡泊”与“崇高”艺术风格[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1期
10 李献惠;“养气”说新探——气:文艺作品的生命力[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兰;杜敏;;论人民生活与艺术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辩证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2 李晓峰;;镌刻在历史时空的生命诗章——《契丹艺术史》概要[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3 王先霈;;无“人”难成书——漫议性格塑造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4 王连功;陈艳梅;孟方;;在发展中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论[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毛庆耆;;文学创作实践过程的主观和客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冠华;;危机:文艺理论的正常状态——“危机”话题讨论之后的思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孙国林;;动机与效果[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9 朱晶;;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10 陆绍兴;;诌议历史文化与写作[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籍忠亮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终身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客座教授;关于艺术风格[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2 朱浩云;如何判断名家书法赝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孙伶;上海Art Deco:以收藏的方式怀念1930年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方伟;冲突构成文艺作品的和谐美[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俊彪;环境和气氛是艺术生长的乐土[N];文艺报;2006年
6 晓波;不该受冷的中小名家作品[N];中国商报;2006年
7 李保民;传统是沉积的现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宋生贵;传承与超越[N];美术报;2007年
9 史晶楠邋本报记者;天价当代艺术莫非只是垃圾[N];中国商报;2007年
10 好运;程十发 20世纪海派最后的辉煌[N];中国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2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5 王征;数码交互艺术创作论[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高峰;张培基翻译艺术风格管窥[D];中南大学;2006年
2 曹雅致;十八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万获;视觉文化视域中的“视觉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曙光;影象造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薛曾蕙;在错位的空间中游走[D];厦门大学;2009年
6 杨立勇;物性的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邹键;《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李胜男;隐蔽的线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芳兰;文学翻译中风格的再现—杨必译《名利场》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泽钰;此去经年—红墙的艺术表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96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9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