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分期思想的考察与反思
[Abstract]: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period of Chinese art history, and the scholars of art history in this period all have the conscious consciousness of art history staging. Art history staging is a logical result that art historians must take into account when arranging the elements of interpretation. The criterion of this kind of staging is not objective, and each researcher has a kind of staging standard established from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art history.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are five models of art history: historical model, formalist model, sociological model, biological evolution mode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odel, each of whi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se models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gration of western new historiograph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history. The staging of art history is fuzziness, relativity and diversity. It is the result of further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period of art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advocate the criterion of considering the staging of art history from the ang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t history and social histor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乔志强;论梁启超“新史学”对民国时期美术史研究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年02期
2 陈池瑜;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概评(上)[J];美术观察;1999年11期
3 迈耶尔·夏皮罗 ,H.W.詹森 ,E.H.贡布里希 ,常宁生;欧洲艺术史的分期标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年01期
4 丁宁;论艺术史的分期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1期
5 薛永年;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文艺研究;2001年02期
6 徐子方;;艺术史三段论:原始、古典和现代[J];艺术百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宝祥;;《王氏之死》中的《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叶建;;20世纪前半期新旧史学关系论争的综述[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4 李孝迁;;兰克史学在晚清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5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傅怡静;;丹青吟咏 妙处相资——宋代山水画“吟咏情性”与“诗人相表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雪影;孙湛;;虚谷绘画艺术中的装饰性元素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黄辉;赵川;;论马融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马寅虎;历史研究对象认识线索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沈庆利;;问解“李R既四烟狻薄嫖觥端浪⒗健返囊帐醢旅豙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任岩;;甘肃安多藏族民居装饰图纹的构成形式[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李心峰;;艺术学的“三级跳”与新“节点”[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5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亚晶;;建国六十年来的六朝绘画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杰;杨新新;;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学术回眸[A];“辛亥革命与民族振兴”论坛交流材料[C];2011年
8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阴澍雨;明代写意花鸟画溯源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6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琦;论绘画写生中的创作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高志;中国山水画借鉴素描因素可行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马诗书;梁启超与乾嘉学派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敏;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童书业;;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辨伪[J];考古;1936年01期
2 皮道坚;应当重视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从一个流行的公式谈起[J];美术;1982年09期
3 林嘉琳;美国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概况[J];美术;1989年05期
4 朱青生;实验的艺术与实践的艺术[J];美苑;2000年04期
5 丁宁;论艺术史的分期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01期
6 薛永年;美国研究中国画史方法述略[J];文艺研究;1989年03期
7 薛永年;20世纪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文艺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智;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J];史学月刊;2004年11期
2 温梁华;民国时期的云南高等教育[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3 王天奖;;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略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何开庸;民国时期南京的著名教育家(四)[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5 单辉;关于民国时期方志经费支出的几点启示[J];黑龙江史志;1995年03期
6 曾伟;民国时期的广东粮食状况[J];广东史志;1999年04期
7 ;贵州城镇史迹(二) 民国时期的贵阳县[J];理论与当代;2002年09期
8 王正元;民国时期的"夏时制"[J];钟山风雨;2003年01期
9 齐志全;;民国瓷器的鉴别之法[J];收藏界;2005年08期
10 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嘉宾;民国时期成县的马帮和脚骡店[N];民主协商报;2005年
2 张声和;匹马曾经地尽头[N];温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陶玮邋实习生 刘莎;通元发现民国时期建筑[N];嘉兴日报;2008年
4 李万万;民国时期的改良年画[N];团结报;2010年
5 陈江涛 王俊明;特品特藏 双人双锁[N];中国档案报;2005年
6 林南中;纪念章见证民国时期漳州的一次体育盛会[N];闽南日报;2006年
7 陈香;学界反馈力量大《民国时期社会调查》出《续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刘华;有力驳斥“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说”[N];团结报;2010年
9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的主要特色与成就[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张艳华 章慕荣;民国时期的一场中外香烟大战[N];团结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友军;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5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敏霞;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1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3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