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文论:一个理论上的虚构

发布时间:2019-05-22 16:33
【摘要】:文学理论研究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国家属性不失为通向罗马的一条途径,但它不是惟一的途径,也不是最好的途径。文学理论当然也可以到处旅行,也可以下榻各种旅店,但是不能永远旅行,不能总是栖息于旅店。它最终有一个不可或缺而且必须回归的家,这就是文学。这决定了文学理论就其本质而言,只能是关于文学的理论,而不能是关于国籍、政治、文化身份、民族主义或者别的任何东西的理论。关键词中国文论文学理论民族主义文化专制理论虚构
[Abstract]:The literary theory study can of course have a wide variety of ways. State property is a way to Rome, but it's not the only way, it's not the best way.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can of course also travel around, can stay at various hotels, but can't always travel, can't always live in the hotel. It eventually has an indispensable and must-be-return home, which is literature. This determines that the literary theory, in its essence, can only be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but not on the theory of nationality, political, cultural identity, nationalism or anything else. On the Fictional Theory of the Nationalism of the Literary Theory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美学西化问题研究”(批准号:09BZW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域外文论的本土化研究”(批准号:12&ZD166)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宏堂;;余英时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程仁保;刘涛;;钱穆的民族文化史观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方晓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张千帆;;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5 张典;;鲁迅的个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郭建宁;新文化保守主义论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武少民;闫玉环;;论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成书原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8 王进;;历史与文化的文本对话:新历史主义的文化批评观念[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孔祥增;;文化两昆仑:钱基博与钱穆[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10 张典;;鲁迅的个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慧峰;俞祖华;;中国近代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左建;士与礼—春秋知识阶层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7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孟鸥;《文子》新探[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辉;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成与发展机制探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雷生;钱宾四《论语新解》探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胡青松;论史华慈的《论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高强;体道由己—罗洪先的工夫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胜强;韩愈与佛教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曾洁;综合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路和演进趋向[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博;试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万敏;;关于“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的讨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侧记[J];东方丛刊;2010年03期

2 林衡勋;;略论中国文论发展的开合大律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刘锋杰;张永清;;中国文论与美学建设三十年(之一)[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章辉;;论中国后殖民批评问题[J];学术研究;2010年01期

5 陈定家;2000年中国文论研究一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宋伟;文学理论学科的科学化[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7 陈定家;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期

8 靳义增;;从变异学视角看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9 吴琳;;析用典[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周志强;;文学理论的边界问题及文学研究的态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单小曦;;“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命题解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顺庆;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N];中国艺术报;2004年

2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3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5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6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7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8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9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2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5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欧明俊;现代小品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杰;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与文学观念[D];山东大学;2006年

9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4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5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乔雪;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肖红柳;《文艺理论研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83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83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b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