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语用模糊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功效

发布时间:2019-06-04 11:40
【摘要】: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常被文学大师们用于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个性、折射文化规约、推进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心理有着独特的艺术功效。解读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有助于读者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与能力。
[Abstract]:As a verb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pragmatic vagueness is often used by literary masters in literary works. Pragmatic vagueness has a unique artistic effect in shaping characters, depicting characters' personality, reflecting cultural regulations, promoting story plots and revealing characters' psychology.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agmatic vagueness in literary works is helpful for readers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30;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项成东;歧义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2 丁建民,严爽;《红楼梦》对话之语用模糊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3 林波,王文斌;从认知交际看语用模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8期

4 俞东明;语法歧义和语用模糊对比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5 王丽凤;语用模糊的产生及作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杨迎春,王丽;委婉语的本质特征与运用的语境因素[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方传余;王蒙;;会话幽默中的曲解策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胡华芳;;跨文化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瑞琨;;浅谈女性言语中的模糊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5 孙小孟;;遵循合作原则中语用模糊与关联理论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李义成;;《威尼斯商人》中波西亚话语的语用模糊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邹欣;;从关联理论视角看温总理答记者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8 顾奎;;浅析英语句法歧义[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吴秀芳;;语用模糊与语境关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樊玉霞;;浅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席晓青;;从语用模糊看幽默言语的生成[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郑志进;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认知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史文霞;科技语篇经济性:意向性与语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陈小兆;《卖花女》话语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亚欣;语用含糊——汉语言语交际中的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6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詹全旺;话语理解中词义的语用调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梅美莲;小说交际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10 方传余;言语幽默的语用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天舒;会话中刻意曲解引发的幽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代秋亚;英语幽默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遥遥;中文手机短信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春香;从翻译美学角度看霍译《红楼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丹;语言模糊性及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7 乔丹;从语用原则和功能的角度探析外交辞令存在的语言模糊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明;从歧义角度研究英语双关语的形成及运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博;语境顺应理论下广告英语岐义现象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柴媛媛;关联理论框架下女性模糊语的语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德祥;语境与语用歧义[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林波;语用模糊的动态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项成东;歧义的功能[J];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4 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5 项成东;歧义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2年04期

6 吴世雄!350007,陈维振!350007;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7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8 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徐盛桓;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关联理论的阐释与献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何自然;非关联和无关联对话中的关联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元;论文学的多元价值系统[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周忠厚;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S·H·奥尔森 ,金元浦;文学反应的结构[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6期

4 张子良;陈乐平;;文学的本质:人性复归的特殊过程——“文学是人学”新解[J];探索与争鸣;1989年05期

5 王长俊;走出“误读”的误区——诗歌释义学研究之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曹俊峰;;对文学观念的历史性考察(续完)[J];学习与探索;1991年04期

7 黄伦生;文学的运动特性与文学的文化价值[J];学术论坛;1992年06期

8 陈旭光 ,冯冀;读者阅读接受:阐释与探奥[J];名作欣赏;1993年05期

9 ;文学概论试题[J];中文自修;1995年01期

10 初耘;林莹;晓林;;“文学概论”综合练习[J];中文自修;199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生琳;;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表现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不合理性[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红梅;;文学阐释学管窥[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4 胡良桂;守望理想是作家的天职[N];文艺报;2010年

5 李云雷;批评是一种创造[N];文艺报;2011年

6 赵俊贤;文学创作发生研究的回顾与期待[N];文艺报;2010年

7 李玉平;“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N];文艺报;2010年

8 记者 杨斌鹄 实习生 宋春燕;西安设文学艺术最高奖[N];西安日报;2009年

9 郑寒月;文艺界代表委员参议政紧打务实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李朝全;批评的关键是标准[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胡玉;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2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4 杜宏;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英汉互译[D];重庆大学;2008年

5 常超;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D];吉林大学;2010年

6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卓;文学作品中语义衔接的对比[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翟燕宁;文学作品中语码转换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张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披文以入情”[D];西北大学;2012年

10 陈新月;文学作品的可译限度——论《水浒传》的再创造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92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92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a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