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学语境下的艺术使命
[Abstract]:As the product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ideology,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daily life cancels the boundary between life and art, and realizes the infil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s" in all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life in the two-way movement track of "artistic life" and "artistic life". In this way, in a world full of beauty, art moves towards a destiny that is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beauty. However, from the critical point of view of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daily life is bound to make aesthetic judgment no longer possible, but inevitably to its own negative side, that is, to stifle the aesthetic sensitivity of social members in the name of beauty, and finally turn the world into a "wasteland of beauty". Therefore, in the new context,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should not be ignored.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1Y65) 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专项基金项目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凌建英;;文学审美教育的当代文化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刘嘉伟;丛国巍;;^褪枰庀筇轿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杨敏,万春;《雷雨》中的“雷雨”意象及其原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杨丽坤;;关于休闲道德的几点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龚奎林;;一个水做的宿命论者——李轻松诗歌论[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薛航;;神话传说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价值[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9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婷婷;寻找精神的救赎—梯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物品》的原型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衍柱;《经典文本与文艺学范畴研究》自序[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欧阳友权;互联网对文学性的技术祛魅[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金元浦;文化研究:学科大联合的事业[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4 赵抗卫;文学作品与现代传媒[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5期
5 赖大仁;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文论:何往与何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学与文论发展前景问题讨论述评[J];文艺评论;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现华 ,司艳辉;对“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问题的分析[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裴仁伟;自然美与艺术美:谁高谁低[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彭锋;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几种倾向[J];饰;2004年04期
4 缪o傇,
本文编号:2500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0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