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会话合作原则视觉下显化与隐化翻译——以《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为例

发布时间:2019-10-14 00:34
【摘要】:翻译是译者与原文作者及意向读者之间的交流过程,有鉴于此,文章立足于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以《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为例,讨论译者在确保"质"的前提下,如何显化或隐化地处理信息的量、信息的关联性和表达方式,以便译文读者获取理想的认知效果。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宜宾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素芳;;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0年21期

2 马海燕,温中兰;《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词语处理的比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庄国卫;;《红楼梦》英译本对宗教文化信息的处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陈永娣;;浅谈名著《红楼梦》的翻译[J];作家;2008年14期

5 李露;《红楼梦》英译述要[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李茂莉;;从《红楼梦》英译本看委婉语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尹晓霞;小说中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及其翻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珏;;从《红楼梦》看翻译中的意象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1期

9 李培平;;《红楼梦》译介及其全译本对比赏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10 胡蓉;;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之“女性崇拜”情结[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路东平;;《红楼梦》中的詈语使用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杨传鸣;;《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对比——汉英主语省略对比[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赵巍;;版本差别与作者意图——《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英译本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任东升;焦良欣;;《天路历程》互文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吴炫;;文学穿越现实导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金星;;文学教育路正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9 杭零;;中法文化年中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10 柯岩;;谈谈文学与人生[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青松;翻译:艰苦与甜蜜相伴[N];文艺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刘雪明;“翻译不是跨栏,绝非越快越好”[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文敏;为翻译说几句话[N];浙江日报;2010年

5 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与翻译学博士生导师 朱振武;鲁迅文学奖翻译奖空缺引发的思考[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徐钺;《读诗的艺术》和它的翻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陈歆耕;谁是“谋杀”文学的“元凶”?[N];文汇报;2010年

8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刘雪明;“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10 殷国明;在翻译的大洋里探索 追寻和创造美[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家燕;《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张锷;Homi Bhabha后殖民理论阐释及其对翻译研究启示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关键词的生成流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耘;中英文学交流语境中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梦欢;《红楼梦》翻译中的照应衔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刘晓丽;《红楼梦》引语翻译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刘蓉;从目的论角度看《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施秋蕾;衔接与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6 徐鹏;从《柳林风声》看童话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卫霞;王蒙对约翰·契弗小说《自我矫治》的翻译与“季节系列”小说创作:接受与创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毛琳茹;论戏剧翻译的“表演性”原则[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刘园;从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看译入语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8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48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