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文心雕龙》的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20-03-29 00:55
【摘要】:无可否认,当今文学理论的主流话语权仍掌控在西方文论手中。新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在寻求发展道路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受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以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化。在20世纪多元化的理论思潮中,主体间性也适逢其时,一下子就涌入国门,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当中,成为新兴的理论热点。 主体间性认为世界不是客体,而是另一个自我,在存在中,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是一种对话互动交流的关系,而非主体主宰与支配客体的关系。它所关注的是主体之间的相互对话、沟通关系,这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念倡导人与世界和谐共处、交汇融合有着相通之处。而浸染在这一文化内质下的中华美学也天然地与主体间性理论存在对话与沟通的基础与可能。 《文心雕龙》作为中华美学的典范之作,深受以天人合一为内质的中国文化影响,在顺应主体间性转向的大背景下,,也能与主体间性产生共鸣与交汇。本文以《文心雕龙》文学理论为基础,从《文心雕龙》的哲学美学思想渊源入手,梳理并挖掘《文心雕龙》主体间性思想的理论来源,并以创作论和鉴赏论为切入点,创造性地采用主体间性理论视角,结合神与物游、虚静养气、神用象通、披文入情等关键词对审美活动中所体现的主体间性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认为作者、作品、世界和鉴赏者是在对话和交流中实现文学活动的本真存在和审美价值。 《文心雕龙》承接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性质和儒道两家的主体间性哲学美学思想,并在文学创作论和鉴赏论中深入融入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思想,为《文心雕龙》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挖掘了其新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原明;孔、孟、荀交往思想论纲[J];东岳论丛;1993年04期

2 王向峰;间性理论的原生态——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党圣元;师雅慧;;新世纪《文心雕龙》研究综述(上)[J];丽水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广兰;论伽达默尔主体间性语言观[D];华侨大学;2011年

2 岑亚霞;刘勰“知音”说的鉴赏交流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0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