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孟庄叙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12:36
【摘要】:《孟子》和《庄子》是先秦文学史上最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两者都是诸子散文的代表,同时也存在很多叙事的成分。本文将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叙事成分的梳理,得出《孟子》和《庄子》在叙事上有以下一些异同点。 其一,两者叙述的事件性质不同。《孟子》中叙述的事件是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的:提及的人物在历史上是真实出现的,而是这些人物所参与的事件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与之对比,《庄子》涉及到的人物有部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如老子,孔子,庄子和惠施等。这是两者在叙事上的相同点,也是先秦文学文史不分家的表现。而更多的形象如骷髅,支离疏等则是叙述者虚构的,这些人物牵扯到的事件,如庄子与骷髅的对话、孔子与盗跖的对话等,都是虚构出来的。 其二,两者在叙事上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有强烈的差异。《孟子》呈现出来的叙事文本多数为语录体,是继承《论语》的结果,如经常出现孟子曰:“……。”另外有一些常被研究者提及的寓言,则表现出语言直白质朴,,基本上是漫画式的素描。而《庄子》呈现出来的叙事文本虚构成为其主要特色,叙事与议论的有机结合和拥有明确的叙事原则,共同展现了叙述者在叙事上的自觉性,文学的气息也更加浓烈。 其三,在叙述事件的结构和模式上,《孟子》叙述事件的开头和结尾都被省略掉,尤其是在与君主谈话后君主的反映如何读者无法知道。《庄子》则会出现很多君王求教得道之人和君王让天下的事件。从做文章的动机来看,二者都在于通过言论来表达叙述者的观点。但是文本中固定模式的出现和二者的叙述者对于情节的重视程度则显示出其对于读者的设定和各自所持有的价值立场。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以文本为基础,参照其他先秦散文,将《孟子》和《庄子》的叙事成分从叙述事件的性质、叙事的自觉性和叙述事件的结构和模式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并解释叙述者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对两者的异同做内在逻辑上的把握。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振奇;《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1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81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