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唐文人知识结构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4:19
【摘要】:“知识”是文人之所以称为文人的关键要素之一,“知识结构”不仅反映了文人知识水平的高低、知识吸取的方向和知识应用的程度,还影响着文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气质的形成。一个时代的文人知识结构状况总是与其时社会文化、教育政策、政治制度等因素形成互动关系,而文人知识结构是个体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因素之一。本文以中唐文人知识结构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由以下内容组成: 绪论界定相关概念、交待“文人知识结构与文学”的研究现状。本文将知识要素划分为文艺知识、经术知识和政事知识,据此将文人知识结构划分为单项型知识结构、兼项型知识结构以及全能型知识结构。纵观前行成果,古代文学领域研究文人知识结构与文学之间关系要么笼统地对一个时段文人知识结构状况进行现象上的描述,要么简单地介绍某个体文人知识结构特点,都从不同的侧面启发了本文的写作。 第一章交待中唐文人知识结构概况。任何一个时代全能文人都难能可贵,中唐也不例外,中唐大多数文人知识结构模式仍为单项型,兼项型文人数量其次,而知识结构全能模式的文人数量最少。但是从整个唐代来看,中唐全能文人数最多,出现了一批以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为代表的知识结构更为宏大、淹博的精英文人,他们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政事实践上都颇有建树。从文学创作上看,复合型人才(兼项文人和全能文人)创作了中唐绝大部分作品,其中全能文人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优、文坛地位也最高。中唐文人知识结构也呈现出了阶段性的演进特点,贞元后文人知识结构比贞元之前文人知识结构博通。大历时期文人多偏向文艺知识,政事实践机会减少,经术成就平平,贞元则吹奏了中唐文人知识结构进入宏大的序曲,是中唐文人知识结构状况变化的转折点,永贞则进一步吹响了中唐文人知识结构进入博通局面的号角,而元和时期是中唐乃至整个唐代文人知识结构最为宏大的时代,元和过后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既已暗示了晚唐文人知识结构的局促、单调。 第二章,中唐科举制度与文人知识结构建构之间的关系。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唐代大部分士子踏入官场的必经途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制度,它对文人知识吸取有着导向作用,进而影响着文人知识结构的建构。中唐科举制度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不小的改革,其中以明经科和进士科考试变化最为显著。中唐,“三礼”、“三传”、“三史”、“开元礼”几种新明经考试科目的加设对文人知识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鼓励了文人学习经史,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文人知识结构中的偏颇。中唐的进士科考试录取标准发生了变化,由初、盛唐注重对文人文学知识的考察逐渐转向为重视文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由此中唐文人学习之时不仅注重政事实践,也重视文学知识、经术知识对社会现实的作用。但由于科举制度发展的惯性以及文人知识结构的恒定性,中唐科举考试重文的特性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三章探讨中唐文人的知识结构观念。中唐时期,文人以经术、诗赋知识为公共知识,这是文人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他们又主动追求知识的渊博融通,这是他们知识结构新变的内在原因。中唐文人追求博通的知识结构对其时文人的文学观念以及创作技法方面有着莫大的影响。 第四章分析文人知识结构中的地方生活经验。地方知识是文人知识结构中的独特经验。中唐文人主要通过“人”和“书”两种途径获得地方知识,并主动将知识运用到文学创作中。“瘴疠”是中唐文人地方知识的一种,它反映了中唐文人对南方一种恐怖认知。中唐文人通过实践对“瘴”有着更为准确深刻的认识,并将其在文学中加以呈现,丰富了文学表现内容。 第五章是知识结构的个案分析。首先研究文人知识结构成型过程,以对白居易为个案,以期使之成为个体文人知识结构成型过程研究的典型范例。白居易知识结构成型经过了知识启蒙、知识结构渐成、知识结构成型三个阶段,其成型过程中受到了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友人影响以及自我追求四大因素的影响。其次研究阅读活动对文人知识结构的影响。第一,研究柳宗元个体文人的读书活动与其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柳宗元读书心态经历着由功利性向非功利性转变,他阅读范围非常广博,其某个时段的阅读侧重点影响着他的诗歌用典。同时,柳宗元善于运用正确、独特的读书方法获取知识。第二,研究中唐古文家群体读书活动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古文家们喜欢读史书为切入点。中唐古文家们对史书的兴趣、关注点以及阅读方法上经常体现出异中有同,读史过程中反映出了他们身为古文家的身份特质。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25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25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