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狭邪书写与京沪性别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01:24
狭邪书写是晚清文学的重要面向。北京和上海的城市风貌、性别文化对狭邪书写的创作、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狭邪书写也展示了京、沪各具特色的声色欢愉及性别文化图景,并对其加以想象性重构,带有鲜明的城市特性、群体心态。这对于深入探析晚清文学与城市文化、性别文化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考察晚清北京、上海的城市背景与狭邪文化。帝都景象与租界景观呈现出鲜明的城市风格,京城私寓与海上青楼塑造出不同的狭邪文化。京城士人耽恋戏曲、追捧伶人,形成品伶狎优的性别文化;上海青楼冶游繁华,表现出都市摩登,京、沪情色狭邪的城市氛围影响着人们的性别文化观念,此为狭邪书写的城市文化语境。 第二章梳理晚清京、沪狭邪书写并考察其在城市文化中的传播。京城品优书写与上海青楼文学两相呼应,两地狭邪书写的表现对象、表现内容、传播形式皆有不同,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影响效应。 第三章研究南北异趣的声色审美与性别文化。优伶与妓女作为狭邪书写的主要表现对象,显现出城市特点。优伶展示及侑酒侍宴建构起京城的声色文化;上海妓女以其融入城市的生活时尚、服饰潮流及与优伶的情欲交往,塑造着上海的声色文化。狭邪书写表现了城市的生活情态,亦隐含着性别观念的迁变。 第四章从京沪花榜与题赠诗词探究品优与品妓的文人书写。品优、品妓花榜与题赠优伶、妓女之诗词体现了文人的冶游情怀及风流情性,虽形式相类但却展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京城品伶菊榜与题赠诗词更多地体现出传统文人的理想与风月情怀;上海妓女花榜、题赠诗词与报刊媒介相结合,建构起洋场文人别样的才情展示空间。 第五章探讨京沪冶游风尚所形成的士优交往、士妓交往特征及所蕴含的士人心态。士人与优伶往来形成具有京城特色的交往图景,形成文人的群体风尚。文人于此交流情感、表现自我,流露出争事冶游的士林心态,受京城文化濡染此种交往也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味。上海的洋场文人则在青楼寻欢中构建起洋场生活图景,他们优游于申江曲院,迎合城市的情色娱乐与市民情调,以复杂的心态面对申江繁华,重塑文人的价值。 第六章研究狭邪书写所体现的文人文化。狭邪书写将我们带入文化书写与文人想象的空间,将访艳引入阅读和消费的文化语境,推动京沪的声色文化。京城文人在“品花”中投入自身理想,并对伶人进行文化重塑。“状元夫人”佳话亦成为一种融合传统观念与风月浪漫的文人理想而广为传诵。王韬为代表的洋场文人也以狭邪书写展现情色生活,并将一己的文化寄托融入其中。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北京、上海的城市背景与狭邪文化
第一节 晚清北京、上海的城市背景
一、帝都景象与租界景观
二、京城私寓与海上青楼
第二节 晚清京沪的狭邪文化
一、京师狎优风尚
二、上海冶游风尚
第二章 晚清北京、上海的狭邪书写
第一节 京城品优文学之兴盛
第二节 上海青楼文学之兴盛
第三节 狭邪书写的传播与京沪文化
一、品优文学的传播
二、青楼文学的传播
第三章 南北异趣的声色审美与性别文化
第一节 京城优伶的情色投射
一、站台与侍座
二、侑觞与侍宴
第二节 南部烟花的城市化生存
一、空间的扩展
二、时尚的导向
三、性别文化意义
第三节 妓与优交往的文化蕴含
一、妓优交往风尚
二、妓优交往的性别文化阐释
第四章 品优与品妓:京沪花榜与文人题赠
第一节 晚清京沪品伶花榜初探
一、花榜溯源
二、京城菊榜:文人理想与世俗情欲
三、上海菊榜:报刊媒介与娱乐明星
第二节 青楼花榜与上海城市文化
一、《申报》与花榜
二、李伯元与花榜
三、上海花榜的城市风格
第三节 品题优伶的京城风尚
一、题咏投赠伶人之篇什
二、品题的文化交游网络
第四节 《申报》的青楼品题风尚
一、《申报》与花谱题赠、题妓诗词
二、题赠之文化意义
第五章 冶游风尚与文人心态
第一节 士优交往的城市风尚与文人心态
一、士优比邻的区域格局
二、团拜雅集的城市风尚
三、士林心态及政治意蕴
第二节 士与优之关系及特征
一、士人豪举与优伶侠义
二、士优交往的文艺化倾向
三、士优交往的情感诉说
四、士优交往的暖昧欲望
第三节 洋场文人与海上青楼
一、文人冶游的城市格局
二、声色之欢的放纵
三、城市情调的迎合
第六章 狭邪书写的文化探析
第一节 文人的品优书写
一、文人“品花”与文化塑造
二、征歌选色、遣兴寄怀
三、自我表现、情色愉悦
第二节 “状元夫人”佳话的文化观照
一、文士风流佳话
二、“才子佳人”理想
第三节 洋场文人的青楼书写与文化寄托:以王韬为中心
一、王韬与上海青楼
二、《海陬冶游录》的时代感伤与文化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35837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北京、上海的城市背景与狭邪文化
第一节 晚清北京、上海的城市背景
一、帝都景象与租界景观
二、京城私寓与海上青楼
第二节 晚清京沪的狭邪文化
一、京师狎优风尚
二、上海冶游风尚
第二章 晚清北京、上海的狭邪书写
第一节 京城品优文学之兴盛
第二节 上海青楼文学之兴盛
第三节 狭邪书写的传播与京沪文化
一、品优文学的传播
二、青楼文学的传播
第三章 南北异趣的声色审美与性别文化
第一节 京城优伶的情色投射
一、站台与侍座
二、侑觞与侍宴
第二节 南部烟花的城市化生存
一、空间的扩展
二、时尚的导向
三、性别文化意义
第三节 妓与优交往的文化蕴含
一、妓优交往风尚
二、妓优交往的性别文化阐释
第四章 品优与品妓:京沪花榜与文人题赠
第一节 晚清京沪品伶花榜初探
一、花榜溯源
二、京城菊榜:文人理想与世俗情欲
三、上海菊榜:报刊媒介与娱乐明星
第二节 青楼花榜与上海城市文化
一、《申报》与花榜
二、李伯元与花榜
三、上海花榜的城市风格
第三节 品题优伶的京城风尚
一、题咏投赠伶人之篇什
二、品题的文化交游网络
第四节 《申报》的青楼品题风尚
一、《申报》与花谱题赠、题妓诗词
二、题赠之文化意义
第五章 冶游风尚与文人心态
第一节 士优交往的城市风尚与文人心态
一、士优比邻的区域格局
二、团拜雅集的城市风尚
三、士林心态及政治意蕴
第二节 士与优之关系及特征
一、士人豪举与优伶侠义
二、士优交往的文艺化倾向
三、士优交往的情感诉说
四、士优交往的暖昧欲望
第三节 洋场文人与海上青楼
一、文人冶游的城市格局
二、声色之欢的放纵
三、城市情调的迎合
第六章 狭邪书写的文化探析
第一节 文人的品优书写
一、文人“品花”与文化塑造
二、征歌选色、遣兴寄怀
三、自我表现、情色愉悦
第二节 “状元夫人”佳话的文化观照
一、文士风流佳话
二、“才子佳人”理想
第三节 洋场文人的青楼书写与文化寄托:以王韬为中心
一、王韬与上海青楼
二、《海陬冶游录》的时代感伤与文化认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泉;宣南人文环境的形成[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夏晓虹;返回历史现场的通道——上海旅游指南溯源[J];读书;2003年03期
3 么书仪;;晚清优伶社会地位的变化[J];戏曲研究;2005年02期
4 村上正和;;嘉庆道光年间的士大夫与优伶——以“状元夫人的故事”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5 韩南;《风月梦》与青楼小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7 王鸿泰;;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J];史学月刊;2006年05期
8 朱德慈;近代词人生卒年岁新考——兼订《清人别集总目》等诸书[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刘勇强;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J];文学遗产;2001年05期
10 秦燕春;;青楼传奇:秦淮记忆的晚清命运[J];文艺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文斐;《品花宝鉴》中的士优交往状况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5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