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沈从文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0-10-11 05:2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比较独异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颇有特色、影响的批评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当时流行的几种批评模式不同,他的文学批评汲取了古今中外一些批评家的各自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批评体系。本文试图从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且总结归纳各自阶段的文学批评理念,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回环式互动以及整体审视文学批评诸文体的形态等三个层面论述沈从文的文学批评。 第一章梳理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标题为审美批评、独特价值批评的转换和完善。沈从文文学批评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文体为主的审美批评。30年代初,沈从文在武汉、青岛等地从事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出于教学的要求对于现代文学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由于这时期沈从文的创作远没有成熟,自身文章的优处多在于文体。于是,此时的沈从文更多地从文体的角度,以审美批评作为其批评的着眼点。本节的写作也是从“文字”“组织”以及其直觉感悟的风格等层面入手。二,《大公报》时期“趣味”“人性”的独特价值批评。这时期的沈从文,其文学创作已经成熟,对于文学价值的认知也基本形成,这反映在他有意识地构建湘西—都市对立世界。他的独特价值批评主要建构在“人性”与“趣味”二者之上,这一节的书写也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三,40年代独特价值批评的完善。40年代,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从人性与趣味走向生命、神性等层面。这是沈从文文学批评独特价值批评的深化。最终,在40年代,沈从文文学批评得到了最终的完善。第二章论述沈从文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二者之间回环式互动。沈从文的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是从文学创作的经验中总结得来;一是文学批评推动自己的文学创作,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决定与反决定的关系,而是回环式的互动,将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不断推向新的高潮。从这一点可知,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是不断自我完善的,且有着创作实践的基础。第三章论述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文体诸体兼备与风格各异。第一节论述沈从文文学批评文体的具体形态。沈从文文学批评文体主要有序跋体、论文体、书信体、文艺随笔体、传记体等五种文体。这里介绍了各种文体的具体状况。第二节论述批评诸文体内在的统一。这一节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或浓或淡的抒情色彩;一是批评主体的凸显。这两方面实则构成了沈从文批评诸文体内在的统一,是沈从文文学批评的主要特色。第三节论述沈从文的序跋体与周氏兄弟的比较。笔者认为沈从文的序跋体与周氏兄弟的序跋体在中国现代文学之中可以比肩。并且他们三者的序跋体比较现代文学其他作家的序跋体而言,明显更具特色。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审美批评、独特价值批评的转换和完善
    1.1 早期文体为主的审美批评
    1.2 《大公报》时期“趣味”“人性”的独特价值批评
    1.3 40年代独特价值批评的完善
第二章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回环式互动
    2.1 文学批评理论由创作经验总结而来
    2.2 文学批评推动创作
第三章 文学批评文体诸体兼备与风格各异
    3.1 批评诸文体的具体形态
    3.2 批评诸文体内在的统一
    3.3 比肩周氏兄弟的序跋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军;;沈从文审美批评论略[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海军;;论情感型作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显帅;;浅论沈从文文学批评[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4 薛磊;江守义;;“生命”美学观——沈从文的文学批评[J];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彭晓勇;;沈从文——孤独的湘西魂[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李生滨;田燕;;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小说叙事——漫谈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灯》[J];朔方;2008年06期

7 周惠梅;;美的践踏 梦的摧灭——读沈从文小说《菜园》[J];山东文学;2008年06期

8 凌宇;;沈从文概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1期

9 贺仲明;;作家心灵的文化寻踪——评周仁政《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J];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天福;;沈从文的话剧期待及当代意义[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文鑫;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正锋;沈从文创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詹琳;文学大众化的想象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颖华;沈从文文学经典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魏巍;少数民族视野下的沈从文与老舍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焦中栋;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华清;论沈从文文学批评[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3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连君;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D];山西大学;2004年

5 王斐斐;沈从文文学批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6 甘会云;20世纪初新文学批评的及物性和理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垚;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新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邓颖波;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红艳;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永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批评及其转型[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6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6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