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成书
第一节 文学史课程设置与学程内容
(一) 文学史与文学界限未明的国文课设置
(二) 课程调整下中国文学史必修地位确立
(三) 中国文学史课程的细分与教员专属化
第二节 文学史讲义编写与授课
(一) 文学史讲义编写的生存背景
(二) 中国文学史讲义编写与授课
第二章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各版本比较
(一) 篇章设置大同小异
(二) 《中国文学史略》与《中国文学史》章节差异与修改意旨
第二节 苏著中国文学史对它书的借鉴
(一) 苏雪林讲义版《中国文学史》对陆侃如《中国文学史简编》的借鉴
(二) 苏雪林讲义版《中国文学史》与陆侃如《中国文学史简编》的同中之异
第三章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特色与价值
第一节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中的文学观与文学史观
(一)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文学观
(二)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文学史观
第二节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特色——以唐、宋诗论述为例
(一) 唐、宋诗的分期与流派
(二) 精道的艺术分析与评点
(三) 诗歌的“幽默”阐释
(四) 譬喻联想式散文化批评
(五) 稽古纳新,融汇中西的比较研究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民;关注新编《中国文学史》[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3期
2 以群;;对《中国文学史》讨论的几点意见[J];读书;1959年12期
3 素凝;;我为什么收藏《中国小说史略》[J];乡音;2017年05期
4 苏雨恒;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3期
5 周振甫;;对钱子泉师《中国文学史》的审读意见[J];出版工作;1987年01期
6 章培恒;明代的文学与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李道英;;一部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10期
8 李道英;;一部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J];中国高等教育;1989年10期
9 贺圣遂;独特的视角 睿智的剖析──《中国文学史》的成功及其启示[J];大学出版;1997年02期
10 曹培根;;黄人及其《中国文学史》[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小梅;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郭琳;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与胡适《白话文学史》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文艳;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温庆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20世纪初期的文学史编纂[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顾真;文人著译第一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6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