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4:44
   苏雪林,一个以女作家身份成名却一生倾心于学术研究的学者,其《中国文学史》从讲义编写到正式出版长达近四十年。本文以其《中国文学史》为研究对象,从文学史的成书、文学史不同版本的比较、文学史蕴含的文学观与文学史观三个层面,对其《中国文学史》进行解读,以期揭示其《中国文学史》的独特价值。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学界对其《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现状,进而阐述其研究价值。 第一章概述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成书过程。首先,在武汉大学的中国文学史课程设置与学程内容的背景下,探讨课程设置对其文学史讲义编写的影响。其次从讲义编写与授课入手,厘清其文学史讲义编写进程探寻其独特的心理状态,资历尚浅的女作家身份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系的“局外人”,繁重的课程任务加之反响不高的授课局面对苏雪林的讲义编写以及其对《中国文学史》的自识态度和最终成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章先后比较苏雪林《中国文学史》各个版本之间以及其与陆侃如夫妇《中国文学史简编》之间的差异。苏雪林的《中国文学史》有三个版本:讲义版《中国文学史》(1934年版)、《中国文学史略》(1938年版)、《中国文学史》(1970年版)。讲义版前设导论,从先秦文学起至两宋词止,并非完本。1938年本删除导论,从商代起至现代文坛止,文学史规模完整成型。1970年版整合讲义版与1938年版修改而成。比较其《中国文学史》不同版本之差异,有助于探索其修改意旨。同时苏雪林《中国文学史》对陆侃如夫妇的《中国文学史简编》多有参照,梳理其参照借鉴之处比较同中之异,有助于把握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论述苏雪林《中国文学史》所蕴含的的文学观、文学史观,阐述其文学史的特色与价值。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成书
    第一节 文学史课程设置与学程内容
        (一) 文学史与文学界限未明的国文课设置
        (二) 课程调整下中国文学史必修地位确立
        (三) 中国文学史课程的细分与教员专属化
    第二节 文学史讲义编写与授课
        (一) 文学史讲义编写的生存背景
        (二) 中国文学史讲义编写与授课
第二章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各版本比较
        (一) 篇章设置大同小异
        (二) 《中国文学史略》与《中国文学史》章节差异与修改意旨
    第二节 苏著中国文学史对它书的借鉴
        (一) 苏雪林讲义版《中国文学史》对陆侃如《中国文学史简编》的借鉴
        (二) 苏雪林讲义版《中国文学史》与陆侃如《中国文学史简编》的同中之异
第三章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特色与价值
    第一节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中的文学观与文学史观
        (一)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文学观
        (二)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文学史观
    第二节 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的特色——以唐、宋诗论述为例
        (一) 唐、宋诗的分期与流派
        (二) 精道的艺术分析与评点
        (三) 诗歌的“幽默”阐释
        (四) 譬喻联想式散文化批评
        (五) 稽古纳新,融汇中西的比较研究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民;关注新编《中国文学史》[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3期

2 以群;;对《中国文学史》讨论的几点意见[J];读书;1959年12期

3 素凝;;我为什么收藏《中国小说史略》[J];乡音;2017年05期

4 苏雨恒;略论编写《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4年03期

5 周振甫;;对钱子泉师《中国文学史》的审读意见[J];出版工作;1987年01期

6 章培恒;明代的文学与哲学[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李道英;;一部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J];中国电力教育;1989年10期

8 李道英;;一部影响深远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J];中国高等教育;1989年10期

9 贺圣遂;独特的视角 睿智的剖析──《中国文学史》的成功及其启示[J];大学出版;1997年02期

10 曹培根;;黄人及其《中国文学史》[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小梅;苏雪林《中国文学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郭琳;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与胡适《白话文学史》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文艳;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静;镜像与真相[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温庆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与20世纪初期的文学史编纂[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顾真;文人著译第一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2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62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