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叶广芩作品的悲悯情怀

发布时间:2021-05-14 21: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叶广芩以其平和、温婉的笔触不动声色地叙述着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其创作题材涉猎之广,主题挖掘之深令人惊叹,更让人无法忽视的是其作品里一以贯之的深切的悲悯情怀。悲悯情怀是作家于艺术创作的写作姿态,这种情怀常常体现在秉持人道主义立场,通过悲剧形象的刻画和人性弱点的揭示达到作家对历史反思及对全人类生存境遇的观照。笔者始终认为,“悲悯”是举足轻重的文学审美品格,是衡量一位作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建立在写作者对普遍生命的终极关怀之上,也是作家的良知与道义的情感表现。本文共分为三章,分别论述“叶广芩悲悯情怀成因”、“叶广芩悲悯情怀在文本中的呈现”以及“叶广芩悲悯情怀的艺术表现”。文章的第一章主要阐释研究对象于主题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具体表现。论文指出作者的悲悯情怀首先是对人最根本问题的审视和思考,即“家的解体与人的失落”时代变迁中家和家既有的传统思想精神的衰败之于成员不再是庇护和教育,反而是他们失落、出走的悲剧根源;作家尤其倾情于弱势群体,因此笔者以“女性的命运悲剧”、“动物的生存危机”、“文化身份认同失败”三个层面为落脚点,循序渐进、由小及大展现作家对女性、动物以及经...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叶广芩悲悯情怀成因
    (一) 中国文学之“悲悯情怀”
    (二) 带有末世民族情结的悲悯
    (三) 高贵的血统和多舛的命运
二、 叶广芩悲悯情怀在文本中的呈现
    (一) 家的解体与人的失落
        1.儿女出走
        2.人情寡淡
        3.人格裂变
    (二) 女性的命运悲剧
    (三) 动物的生存危机
    (四) 民族与文化认同的对立
三、 叶广芩悲悯情怀的艺术表现
    (一) 如烟往事的回顾: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二) 不识如何唤作愁:孩童视角的多次运用
    (三) 恸在波澜不惊处:平和冷静的叙事
    (四) 嬉笑怒骂皆为情:富于戏谑、调侃的冷幽默
    (五) 巧借京韵寄悲悯:传统文化意象
        1.京剧
        2.古语和美食
        3.传统哲学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凤还巢[J]. 叶广芩.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1(04)
[2]拾玉镯[J]. 叶广芩.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0(09)
[3]玉堂春[J]. 叶广芩.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12)
[4]大登殿[J]. 叶广芩.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9(01)
[5]大登殿[J]. 叶广芩.  民族文学. 2009(01)
[6]历史的旋回碎片——写在《大登殿》发表的时刻[J]. 叶广芩.  民族文学. 2009(01)
[7]少小离家老大回——叶广芩自述[J]. 叶广芩.  小说评论. 2008(05)
[8]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J]. 罗维.  求索. 2007(11)
[9]浅析叶广芩作品与道家文化[J]. 冯迅燕.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10]文学要有悲悯情怀[J]. 曹文轩.  青年文学. 2006(17)



本文编号:3186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86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