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沈谦《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探要

发布时间:2021-05-16 13:14
  本文主要研讨沈谦对《文心雕龙》之“文学原理”、“批评素养”与“批评态度”、“批评方法”的阐释、剖析和论述。以沈氏所著《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一书为切入点,整合其中关于《文心雕龙》批评论之见解,阐述沈氏对《文心雕龙》“批评论”新释的价值和意义。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沈谦的身世经历及其学术著作,以及研究的学术背景和意义。笔者从《文心雕龙》之批评论的范畴这一争议的论题入手,提出了沈谦的的《文心雕龙》批评论的范围界定,进而为研究与阐释沈氏之《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批评论做好铺垫。正文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沈谦对《文心雕龙》之“文学原理”、“批评素养”与“批评态度”及“批评方法”的阐释、剖析和论述。一、沈谦释《文心雕龙》之“文学原理”。他从文学起源与功用、文学之内容与形式和文学的继承与创新这三个现代文学原理之重要问题进行阐释,凸显《文心雕龙》之理论博大精深。沈氏指出文学起源与功用就是论述文原于道;文学之内容与形式就是研究文质之关系,要文质并重;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就是剖析通古变今。二、沈谦析《文心雕龙》之批评素养与批评态度。沈氏以其独特视角阐述了《文...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正文
    一、沈谦释《文心雕龙》之文学原理
        (一) 文学之起源与功用:文原于道
        (二)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质文并重
        (三) 文学的传统与创新:通古变今
    二、沈谦析《文心雕龙》之批评素养与批评态度
        (一) 批评素养:才、学、识
        (二) 批评态度:客观公正、深入熟玩、谦虚诚敬
    三、沈谦论《文心雕龙》之批评方法
        (一) "六观":衡鉴作品之六种观点
        (二) 十种批评方法的运用:中西相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J]. 吴中胜.  国际学术动态. 2009(01)
[2]“六观”与刘勰的文学批评思想——读解《文心雕龙·知音》[J]. 范美霞.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3]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J]. 黄维樑.  文艺研究. 2009(01)
[4]从“六义”到“六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学批评观[J]. 邓金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5]新批评派与《文心雕龙》批评方法略论及文本运用[J]. 冉思玮.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6]在理性分析与直观感悟之间——《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文学批评模式研究[J]. 陈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7]论刘勰的作者批评观——《文心雕龙·才略》论[J]. 桂昕翔.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02)
[8]从《知音》篇看刘勰的文学批评观[J]. 杨柳,曹晓玲.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03)
[9]“役才”与“课学”──《文心雕龙》才性论探析[J]. 赖力行.  云梦学刊. 2001(01)
[10]“六观”与“六义”辨——兼论《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标准[J]. 李映山.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189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89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