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10:26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是现今唯一保存有初刻本的皇帝注释《道德经》作品,被视为古籍善本,也是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从时代、学术背景考察清世祖《御注道德经》,能够洞悉少年天子注老以求治道的实际意图,也有助于理解《御注道德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思想包容的清世祖兼采儒、释、道思想解读《道德经》,明显体现了清初“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平实浅显、细致详明的注释艺术和反对“虚无寂灭”阐释的主张则折射出清初“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格。从寻常日用入手,务实准确的解读方式与通达流畅的行文风格,使文本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皇帝通过注老以求治道的象征意义相当突出,清世祖《御注道德经》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也显示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历史局限。本论文的绪论部分,着重回顾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的研究现状,概述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拟采用的学术路径和创新点。论文第一章,以文献学视角观照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的著录情况、注释体例以及版本源流,通过对校不同版本,获得较好的研究底本。论文第二章,从《御注道德经》产生的时代背景、学术思想以及注释者自身情况等三个角度,探讨主、客观条件对文本产生及其特征的影响。论文第三章,着重解析《...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本课题之研究缘起
    第二节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及学术路径
第一章 文献学视角下的清世祖《御注道德经》
    第一节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著录情况
    第二节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版本源流
    第三节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注释体例
    第四节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校勘补正
第二章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的撰述背景
    第一节 天下初定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少年天子的自身状况
    第三节 《御注》产生的学术思想背景
第三章 《御注道德经》的核心观点与思想特征
    第一节 《御注》之核心观点——"道"、"德"论
    第二节 《御注》思想特征之一——修身治国的儒家胸怀
    第三节 《御注》思想特征之二——以佛解老的宗教意识
第四章 清世祖《御注道德经》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承袭老子、与时新变的文学色彩
    第二节 平实入微、透彻细致的语言风格
    第三节 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流畅自然的行文风格
    第四节 善用设问、起伏跌宕的修辞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与清世祖御注《道德经》及其“政道”观研究[J]. 周德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2]两代帝王与一部《道德经》[J]. 张金涛.  中国道教. 2007(03)
[3]清代御制诗文概析[J]. 朱赛虹.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9(02)
[4]试论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特点[J]. 唐大潮.  世界宗教研究. 1996(04)
[5]论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社会潮流[J]. 唐大潮.  宗教学研究. 1996(02)
[6]明清时期的道教信仰[J]. 常建华.  文史知识. 1994(04)
[7]明清道教识略[J]. 李养正.  中国道教. 1988(02)



本文编号:319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319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3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