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生态走向
发布时间:2025-07-19 06:04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生态走向、生态思想基础及生态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文学生态走向的意义是“让大地复魅”、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以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 论文主要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论述了新时期以来文学生态走向的时代需要及内容,具体分析了生态意识觉醒后各类文学体裁的写作情况;第二章从中西方不同文化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万物平等、节制物欲的生态观念,以及西方生态哲学中“敬畏生命”、“生物共同体”、“荒野价值”等伦理思想是文学生态走向的重要精神资源;第三章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学生态走向的原因,指出科技进步、人口增长、消费欲望的不断膨胀是导致社会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第四章分别以于坚、迟子建、苇岸的生态文学作品为例阐述了文学生态走向的意义。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学生态走向的时代需要及内容
第一节 文学生态走向的时代需要
第二节 生态学的人文转向与文学的生态走向
第三节 生态意识觉醒的文学写作
第二章 文学生态走向的主要思想资源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观念
第二节 西方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第三章 文学生态走向的社会批判动力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审美生活
第二节 人口压力与环境价值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消费主义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文学生态走向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于坚:关怀生命守望家园
第二节 迟子建:拒绝城市返回乡村
第三节 苇岸:回归大地诗意栖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4058114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学生态走向的时代需要及内容
第一节 文学生态走向的时代需要
第二节 生态学的人文转向与文学的生态走向
第三节 生态意识觉醒的文学写作
第二章 文学生态走向的主要思想资源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观念
第二节 西方当代生态批评理论
第三章 文学生态走向的社会批判动力
第一节 科技进步与审美生活
第二节 人口压力与环境价值
第三节 市场经济与消费主义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文学生态走向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于坚:关怀生命守望家园
第二节 迟子建:拒绝城市返回乡村
第三节 苇岸:回归大地诗意栖居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4058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4058114.html
上一篇: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