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角度下赛译《水浒传》习语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陌生化角度下赛译《水浒传》习语翻译研究
【摘要】:俄国形式主义代表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于1917年提出“陌生化”这一概念。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作者刻意创造新奇的一种艺术手法。陌生化指作者应该用新的语言,新的形式不断更新人们对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将人们从早已习惯的日常陈旧事物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们即使面对习以为常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获得新鲜的体验。翻译中的“陌生化”是陌生化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陌生化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应尽量保留原文的文学形式,激起译语读者对异域新奇语言的感知,延长审美时间,增加审美难度,获得新奇的感受。陌生化翻译理论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理论研究视角,人们对其关注远不及其他理论,因此本文借助《水浒传》及其翻译,旨在加大学者对“陌生化”这一翻译理论的关注和研究。《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经典名著之一,其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洗练,具有通俗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水浒传》中习语是宋代民间百姓生活的一面镜子,向我们传达了宋朝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以及精神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赛珍珠以尽量保留原文原汁原味的翻译策略向西方读者传达了《水浒传》中习语的文化内涵。作为向西方传播《水浒传》第一人,多年来赛珍珠的翻译广受关注。本文取《水浒传》及其英译本中习语为例,从习语的艺术特色,文化负载和现实指导意义方面将其分为3大类,各大类下又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同时阐述原文中习语的文学性和文化特色,分析赛珍珠英译的精华所在,并进一步讨论为了使原文精华得以保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运用陌生化的翻译策略的。最后,得出陌生化的语言是文学翻译作品永葆青春的源泉和动力。
【关键词】:《水浒传》英译 习语转换 陌生化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内容摘要6-7
- Abstract7-11
- Introduction11-15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5-19
- Chapter Two Studies of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19-26
- 2.1 Studies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19-22
- 2.2 Studies on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 in Translation22-26
- Chapter Three Studies on Pearl's Translation Strategy26-31
- 3.1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dioms in Shuihu Zhuan26
- 3.2 Analysis on Pearl's Translation Strategy26-31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Shuihu Zhuan with Defamiliarizaiton Theory31-55
- 4.1 The 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tructure31-41
- 4.1.1 The Idioms of Reaped Structure31-35
- 4.1.2 The Idioms of Contrary Structure35-38
- 4.1.3 The Idioms with Homophonic Words38-40
- 4.1.4 The Idioms with Numbers40
- 4.1.5 The Idioms with Metaphor40-41
- 4.2 The 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41-48
- 4.2.1 The Idioms from the Legend41-42
- 4.2.2 The Idiom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Ethos42-44
- 4.2.3 The Idioms from the Allusions44-45
- 4.2.4 The Idioms from the Classics45-46
- 4.2.5 The Idioms from the Religion46-48
- 4.3 The Idiom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Guidance48-55
- Conclusion55-58
- Bibliography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文;赛珍珠和林语堂[J];史林;2000年01期
2 姚君伟;;归来兮,赛珍珠——试谈赛珍珠及其作品在当下语境中的意义[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0年00期
3 姚君伟;近年中国赛珍珠研究回眸[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4期
4 朱希祥;全球化语境中的赛珍珠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顾正彤;'2002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陈敬;赛珍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郭英剑;;论中国20世纪的赛珍珠研究[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2年00期
8 姚君伟;我们今天研究赛珍珠什么?[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张正欣;珍珠遗产 历久弥新——2005中国镇江赛珍珠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李杰;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女性——兼论赛珍珠的中西文化合璧观[J];美与时代;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滨海;情牵中国的赛珍珠[N];中国水运报;2002年
2 通讯员 丁汉新 记者 朱庆;各界纪念赛珍珠诞辰110周年[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陆行良;赛珍珠能否进入中国文学史?[N];文学报;2002年
4 刘慧林邋史国强;赛珍珠:在变换的历史语境中沉浮[N];辽宁日报;2007年
5 钱钢;赛珍珠国际组织董事会年会在镇举行[N];镇江日报;2008年
6 钱钢;2008中国镇江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N];镇江日报;2008年
7 钱钢;赛珍珠研究会召开新一届会员大会[N];镇江日报;2008年
8 丁亚明 裴伟 钱钢;赛珍珠魅力新春绽放[N];镇江日报;2009年
9 姚锡佩;赛珍珠和卜凯教授[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雷克昌;赛珍珠:首部孙中山电影的策划者[N];团结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茹静;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与赛珍珠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宗广;从乡土中国到现代中国[D];苏州大学;2008年
3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4 董t;译者风格形成的立体多元辩证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王艳玲;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赛珍珠小说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何荣;后殖民视阈下的赛珍珠[D];苏州大学;2008年
2 段曼;文化语境下的赛珍珠在现当代中国[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樊菀青;跨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赛珍珠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原杨;“赛珍珠现象”的历史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5 潘俊梅;赛珍珠三部作品中的中国他者形象之演变[D];安徽大学;2010年
6 王婷婷;赛珍珠创作思想探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学敏;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孙宗广;赛珍珠的中国视野[D];苏州大学;2001年
9 钱剑;东方·赛珍珠·西方[D];苏州大学;2004年
10 舒玲娥;赛珍珠小说中的多重文化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37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3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