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译莫言小说方言误译探析
本文关键词:葛译莫言小说方言误译探析
【摘要】:莫言的成功"西进"乃至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葛浩文的成功译介功不可没。但笔者考察发现,葛译本亦存在些许问题,有待商榷。本文以莫言小说中的方言翻译为例,探讨葛浩文等国外汉学家和翻译家群体的误译根源,旨在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
【关键词】: 莫言 葛浩文 误译 翻译失当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莫言小说译本风格研究”(14BYY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引言莫言小说在英语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葛浩文的翻译居功至伟。纵观葛译莫言小说,葛浩文的翻译观一以贯之:在“忠实”原则的指导下,将翻译的本质视为跨文化交流,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采取灵活变通的翻译手段,译文不仅优美流畅,而且尽可能忠实、完整、准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松强;;方言与民俗[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顾俊玲;;误译哲学溯因[J];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04期
3 莫言;;我在美国出版的三本书[J];小说界;2000年05期
4 刘云虹;许钧;;文学翻译模式与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关于葛浩文的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钱雯;中西小说时空观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刘子木;;敞开“百宝箱”中的真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王林;;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与翻译陷阱[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龙松亮;王丽娴;张燕;;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的木拱桥遗产保护动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天道;刘敏;;解构理论视阈下中外文艺美学的对话与交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余素香;;从阐释学视角比较《春晓》的不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森林;;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文明论意义上的思考[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金帅;论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进;;我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约翰·厄普代克 ,季进,林源;苦竹:两部中国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4期
3 刘云虹;;选择、适应、影响——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4 曾艳兵;;走向“后诺奖”时代——也从莫言获奖说起[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5 冯占锋;;从莫言获诺奖看文学翻译中的“随心所译”[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0期
6 谢天振;;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J];东吴学术;2013年02期
7 黄沛真;;论翻译活动的主体间性[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熊辉;;莫言作品的翻译与中国作家的国际认同[J];红岩;2012年S3期
9 张毅;綦亮;;从莫言获诺奖看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作家、译家和评论家三家谈[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7期
10 文军;王小川;赖甜;;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顺宏;;痛感的净化——莫言小说的一个侧面[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姬凤霞;;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王自合;郑磊;;浅析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的作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周晓静;;莫言小说的音响世界[J];小说评论;2011年05期
5 万鹏飞;;试论莫言小说中的前景化语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郑娜;;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马苏菲;吴锦华;;莫言小说荷文翻译随想——从《蛙》谈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杨欢;;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义[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年05期
9 ;莫言小说改编电影[J];电影世界;2012年11期
10 甘海霞;赵禹;;莫言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江南;;莫言小说词语创新得失谈[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金骆彬;;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翻译策略初探[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3 颜水生;;历史的寓言性——莫言小说“种的退化”主题新解[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郑恩兵;;狂欢情结与民间品性双重建构下的文化叙事——莫言小说的文化品格[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武锐;鹿鸣昱;;莫言小说《蛙》在日本的译介优势[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单守庆;吃: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2 程惠哲;莫言小说的狂放语言与阳刚气质[N];中国艺术报;2012年
3 记者 夏茂盛;首部捷文版莫言小说出版发行[N];光明日报;2013年
4 李有亮;莫言小说的根性之美[N];解放日报;2012年
5 陈晓明;莫言小说的意义和艺术特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6 行超 整理;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N];文艺报;2012年
7 李晓晨;本报举办“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N];文艺报;2012年
8 孙廷友 刘明志 陈曦;品牌文化催生产业裂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9 孙廷友 刘明志 陈曦;临朐:文化“劲旅”引导产业“裂变”[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丽;论莫言小说的怪诞表现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覃婷;莫言小说创作的心理底蕴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凌;论莫言小说中的儿童书写[D];扬州大学;2007年
4 朱淑娟;浅谈莫言小说悲剧性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白玉;论莫言小说中的死亡书写[D];延安大学;2011年
6 颜培贺;莫言小说变异修辞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雷瑞福;论莫言小说的高密文化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同涛;三教文化与莫言小说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申长崴;莫言小说中“肉”意象的文化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敬涛;莫言小说与后现代主义[D];河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41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74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