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一位平凡女人的日记》翻译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18 22:00

  本文关键词:《一位平凡女人的日记》翻译报告


  更多相关文章: 神似 形似 “神”与“形”的和谐


【摘要】:本文是由玛格丽特·弗里斯特根据一位名叫米莉森特·金的女人一生所写的日记为题材,编著的一部回忆录形式的日记体小说。小说的风格非常朴实,记录了日记主人,一位平凡的女人所经历的非常不平凡的一生。语言表达非常平易近人,没有特别晦涩难懂的句子。根据本文行文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傅雷先生所提倡的“形神论”,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与“神”的轻与重,是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分来衡量的。由于中英文语言习惯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但必须要做到是即使无法保持语言用词方面的一致也要在整体上保证忠实于原文的本意。这部小说是以日记的形式编著成的,与一般日记所不同的是,这篇日记持续时间之长实属罕见,从1914年到1995年记录了作者一生的故事。译者摘取了这篇小说最前面的部分,大约12000字左右。这一部分作者的年龄还尚处于青少年时期大概13岁上下,因此在思维方式上,做事风格上,看待问题上,待人接物上都带有那个年龄段孩子们特有的品质。语言用词方面稍微带有小孩子的那种天真和幼稚的感觉。在翻译之前译者反复阅读了好多遍,理解透彻以后才开始下笔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尽量还原作者当时整个心理状态和语言中所带有的那种小女孩特有的稚气口吻,努力做到保持小说字里行间中“形”与“神”动态的一致和对等。此书为英语原版小说,由VINTAGE (RAND)兰登书屋出版集团出版,书名为Diary of an Ordinary Woman,译者把书名翻译为《一位平凡女人的日记》。本书作者玛格丽特·弗里斯特,是当代英国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小说以时间为线索,勾勒出了一系列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不平凡的人物和事件。小说描述了一个平凡的英国小家庭在一个非常不平凡的年代里风雨飘摇,,就像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里漫无目的的游荡,最终却难逃翻船的厄运。因此这篇小说表面看似平凡但深入阅读下去会让读者发现很多不平凡的事,让读者了解历史,感受战争给平凡老百姓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伤。
【关键词】:神似 形似 “神”与“形”的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英语原文10-36
  • 汉语译文36-57
  • 前言57
  • 1 翻译任务描述57-59
  • 1.1 翻译项目简介57-58
  • 1.2 作者介绍58
  • 1.3 作品介绍58-59
  • 2 翻译过程59-62
  • 2.1 译前准备59-61
  • 2.1.1 原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与分析59-60
  • 2.1.2 作者写作意图及风格特点分析60
  • 2.1.3 作者所处时代文化特色概述60-61
  • 2.2 初译稿的翻译及修改过程61-62
  • 3 傅雷“神”与“形”主要观点以及在翻译中的运用62-66
  • 3.1 “神”与“形”理论介绍63-64
  • 3.2 “神”与“形”的和谐在日记体小说翻译中的体现64-66
  • 4 Diary of an Ordinary Woman《一位平凡女人的日记》翻译技巧实际运用与分析66-69
  • 4.1 解释说明法66-67
  • 4.2 省略法67
  • 4.3 注释法67-68
  • 4.4 句型结构转换法68-69
  • 4.5 意译法69
  • 5 翻译实践总结69-72
  • 5.1 从实践的失败和教训中获得的经验总结69-71
  • 5.2 “神”与“形”的和谐在翻译实践结束后的心得71-72
  • 结语72-73
  • 参考文献73-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传茂;;搞好外语编辑工作的三点看法[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4期

2 张鲁艳;;汉英文学翻译漫谈——从英译《灌园叟晚逢仙女》谈起[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滟;“同义手段说”在汉诗英译中的应用——论词汇的创造性翻译[J];福建外语;2002年02期

4 王飞;;论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与翻译标准的制定[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魏泓;;“非个人化”文学翻译——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创作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安妮;;文学翻译的修辞技巧:情欲信,辞欲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张晶;单兴缘;;翻译中的可译性与不可逆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王发德;;新世纪翻译教学中译者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赵湘;;翻译与杂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马会娟;论英若诚译《茶馆》的动态表演性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杨士焯;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红楼梦》之律诗翻译比较[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2 麻晓蓉;论译者的素质及其译著的检验[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巍;文学翻译中的译者风格[D];广西大学;2003年

4 郑玮;[D];浙江大学;2004年

5 孙文侠;《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风格传递[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范海祥;实践阐释学视域下文本阐释的客观性对翻译的指导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闫敏敏;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费琼娟;文学翻译中形与神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陈威;《红楼梦》中诗歌的两个英译本比较研究[D];南华大学;2008年

10 谭芳芳;林黛玉诗词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77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777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