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泰译本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6:06
本文关键词:《离骚》泰译本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离骚》 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文化词语 忠实达意 风格再现
【摘要】: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大大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总共373句,2490字,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抨击了黑暗现实,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感。《离骚》是我国抒情诗的典范,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一直被引为民族文学的骄傲,目前已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文字,如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德语以及泰语等。 《离骚》作为文化元典,其译文中蕴藏着巨大的翻译研究价值。本论文旨在对《离骚》目前仅有的两个泰译本,即译者YongIngkawet和Suphat Chaiwatnaphan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本论文共有五章,分别为: 第一章绪论论述了选题的由来及其重要性、研究目的、相关的研究,以及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和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 第二章屈原与《离骚》介绍了屈原的生平、《离骚》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以及《楚辞》在泰国的翻译和传播情况。 第三章对比研究《离骚》两个泰译本首先,简要介绍了两位译者的生平以及各自翻译《离骚》的目的;其次,比较了两个译本的翻译策略,Yong Ingkawet译本以直译和异化翻译策略为主,而Suphat Chaiwatnaphan译本则采用意译和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由于翻译目的不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大相径庭。 第四章《离骚》两个泰译本的翻译策略探讨一方面以传统语言学为视角对比分析《离骚》两个泰译本,并运用刘重德“信、达、切”和Pathama Aksoncharung的翻译标准对译本在是否忠实达意、语言是否流畅并采用与原文相同级别的语言进行翻译以及是否再现原文风格等三个方面作出评价;另一方面,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对比研究《离骚》两个泰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并以魏谨的文化翻译的十种翻译方法为理论依据。 第五章总结和建议评价两个《离骚》泰译本的价值,提出关于进一步翻译《离骚》及其他经典著作的建议,并就以后相同题目的研究给出建议。
【关键词】:《离骚》 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文化词语 忠实达意 风格再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412;I046
【目录】:
- 致谢4-7
- 摘要7-8
- Abstract8-15
- 正文15-88
- 参考文献88-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成虎;典籍的翻译与研究——《楚辞》几种英译本得失谈[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4期
2 严晓江;;许渊冲《楚辞》英译的“三美论”[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庄小华;;从三大译家对楚辞的翻译看典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4 崔永禄;;试论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0期
5 刘重德;翻译原则再议——在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6 赵逵夫;《离骚》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对新诗发展的启迪[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周建忠;楚辞与楚辞学[J];云梦学刊;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缪经;从翻译伦理的角度比较《楚辞》两个英译本[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祁华;《楚辞》英译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2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88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