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

发布时间:2017-09-26 07:27

  本文关键词: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


  更多相关文章: 美学 艺术学 审丑 中国当代艺术


【摘要】:艺术审丑在中国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丑”在中国艺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古代对丑的态度是积极宽容的,用多种方式对“艺术中的丑”进行表现,而不是遮蔽丑。古代艺术审丑理论和实践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中国当代艺术审丑将古代艺术审丑的精神薪火相传。步入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对西方艺术的吸取和借鉴,艺术审丑在当代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并且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以及美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是在当代艺术的视野下,挖掘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历史及文化根源、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发现其在地位、内涵、性质、作用上的变化,探索审丑新载体的产生及其运用,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动因,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中的误区和问题,在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建立正确的审丑观念,以利于争取属于中国艺术的话语权。
【关键词】:美学 艺术学 审丑 中国当代艺术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图录8-12
  • 绪论12-24
  • 一、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12
  • 二、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12-17
  • 三、 本选题的研究方法17
  • 四、 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17-23
  • 五、 本选题的创新点23-24
  • 第一章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历史渊源24-53
  • 第一节 中国古代艺术审丑现象及其特点24-37
  • 一、 中国古代艺术审丑现象扫描24-30
  • 二、 中国古代艺术审丑的特点30-32
  • 三、 中国古代艺术审丑对当代艺术审丑的影响32-37
  • 第二节 西方艺术审丑现象及其特点37-53
  • 一、 西方艺术审丑现象扫描37-46
  • 二、 西方艺术审丑的特点46-49
  • 三、 西方艺术审丑对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影响49-53
  •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发展动向53-123
  • 第一节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发生与发展53-76
  • 一、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现象扫描53-67
  • 二、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特点67-72
  • 三、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价值取向72-76
  • 第二节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五个变化76-115
  • 一、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地位的提升76-83
  • 二、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内涵的扩展83-92
  • 三、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性质的转变92-102
  • 四、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作用的加强102-111
  • 五、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新载体的出现111-115
  • 第三节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动因分析115-123
  • 一、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社会因素115-116
  • 二、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文化因素116-120
  • 三、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审美心理因素120-121
  • 四、 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艺术发展规律因素121-123
  • 第三章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123-142
  • 第一节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理性思考123-128
  • 一、 当代艺术审丑与古代艺术审丑对接的问题思考123-125
  • 二、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与西方艺术审丑碰撞的问题思考125-128
  • 第二节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误区128-133
  • 一、 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审丑作品方面的误区129-132
  • 二、 大众在理解艺术审丑作品内涵方面的误区132-133
  • 第三节 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建立正确的艺术审丑观念133-142
  • 一、 中国当代艺术审丑的平衡点是建立正确艺术审丑观念的关键134-135
  • 二、 建立正确的艺术审丑观念135-142
  • 结语:中国当代艺术审丑转向的意义142-145
  • 参考文献145-148
  •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148-150
  • 后记1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新兵;;审丑教育:人格培养的新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2 叶继奋;理性的失落与潘多拉魔盒的倾翻——20世纪文学审丑现象诠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洪岳;理性与现代派审丑文艺[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王洪岳;审丑与否定:现代派文艺的感性学探微[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5 唐桃;西方审丑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其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6 何建良;西方现代艺术审丑的三重成因[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何建良;现代西方艺术审丑的意义[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祝云霏;从中国传统艺术看审美与审丑[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高宏生;走向审丑的文学[J];求索;2004年09期

10 何建良;论中国古代的艺术审丑[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珏;;不容忽视的写作视角----审丑[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沐松风;炫丑与审丑都是一种病态[N];人民日报;2014年

2 王新荣;警惕相互呼应的“炫丑”与“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4年

3 曹虹;审丑趋势下的二人转[N];吉林日报;2009年

4 华阳;审丑为何不疲劳[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王艳春;莫让食品安全“审丑”透支诚信[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马丁;审丑不会开启一个时代[N];光明日报;2013年

7 记者 涂铭 卢国强;审丑产业链揭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肖国忠;抵制恶俗炒作须除“审丑”趣味[N];光明日报;2011年

9 乔燕冰;为什么如此流行“审丑”?[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木头;何妨以审丑狂欢抵御抑郁来袭[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盛;杨争光的审丑意识及其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婷;论感性学中的审丑[D];西北大学;2009年

3 赵娜;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电影的审丑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年

4 董晓艳;“审丑狂欢”现象的当代追问[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5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丽娟;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审丑”观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李清华;大众文化中的审丑趣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何亦惃;中国艺术审丑的当代转向[D];南京艺术学院;2014年

9 邹t,

本文编号:922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22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