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主体性”的价值与局限——刘再复文艺理论观点的思考与历史意义
本文关键词:“文学主体性”的价值与局限——刘再复文艺理论观点的思考与历史意义
【摘要】:"文学主体性"理论是刘再复文艺思想的基石。新时期历史语境中,刘再复文论研究在反对教条的机械反映论束缚、推动新时期文学发展和理论批评转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刘再复的理论也暴露出许多缺陷和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批评。研究刘再复的文艺思想,需要一种批判性继承的历史态度,在肯定其价值的同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超越。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刘再复 文学主体性 文学理论 启蒙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刘再复文艺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于1970年代 它和新时期的到来以及新时期文学的发生密切末的鲁迅研究。新时期伊始,文坛展开了一场关于 相关。“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即典型人物书写的大讨论#174;。刘再复也参与其中,他 在1977年8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大会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军;;我爱那一片绿叶——追读刘再复先生[J];全国新书目;2010年17期
2 谷卿;;找寻文化的真实原形[J];博览群书;2010年12期
3 林岗;;探求真知 守望诗意——《刘再复文学选集》序[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4期
4 包妍;程革;;沉重的“主体”——重读刘再复与李泽厚“主体性”讨论的几个文献[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5 林岗;;探求真知 守望诗意——《刘再复文学选集》总序[J];华文文学;2013年04期
6 楼肇明;;倚着长城和天安门思考——读刘再复的散文诗[J];读书;1983年11期
7 杨健民;从自己血管里流出来的——刘再复散文诗评述[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2期
8 何新;;双元宇宙的象征——论刘再复的散文诗[J];文艺评论;1985年06期
9 程代熙;对一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述评——与刘再复同志商榷[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年01期
10 林焕平;片面性和全面性的辩证法——刘再复同志文章读后[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再复谈文学不可革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2 孙德喜;;姚雪垠与刘再复论争的反思[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志雄;;回顾刘再复与姚雪垠的论争——写在姚雪垠诞辰100周年之际[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国川;刘再复:那是富有活力的年代[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江迅;刘再复:“文学应当走向生命”[N];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文艺评论家 吴亮;“人文何处”惊诧论[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北辰;功利的教育需要诗意[N];华夏时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马晓鸣;刘再复:独语天涯的思想者[N];贵州民族报;2013年
6 张耘梅;我观李建军与刘再复的“文笔战争”[N];文学报;2014年
7 厦门大学国学院教授,副院长 陈支平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陈菁霞;阅读五四,想现实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2年
8 申霞艳;意义危机与叙事自由[N];北京日报;2010年
9 王德威;《狂欢的女神》:女性的书写与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红;刘再复“启蒙文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宏;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生成及评价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春红;论刘再复80年代文艺思想[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芳;审美判断与文化批判:刘再复文学批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4 朱孟刚;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文祥;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回眸[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6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