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方法论看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

发布时间:2017-10-06 17:17

  本文关键词:从方法论看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文学 方法论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变异学


【摘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中国比较文学的百年史,总体上以平行研究居多,而影响研究一直不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趋强趋新的心理与民族情感等功利因素,又有民族文化重"性灵"等传统因素。即使有少数影响研究的倡导者,如季羡林,还常常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认识不清,将两者混淆,导致其研究模式通常是以平行研究的类比开始,以影响研究的结论告终,其实质是做了一半的平行研究,被强行披上影响研究的外衣。以曹顺庆先生为代表的中国学派,主张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力图融合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后殖民主义抵抗策略。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比较文学 方法论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变异学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一、中国比较文学的分期及研究方法第一,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中国比较文学初期阶段。这一时期,比较文学学者大多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这一现象非常显著。胡适、陈独秀等“五四”时期激进的学者,大都持这样一种论调:西方文化远胜东方(中国)文化。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匡世济民的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毅衡;;《管锥编》中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J];读书;1981年02期

2 曹顺庆;李卫涛;;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家荣;;比较文学教学的四个关键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应中;;以古出新 雅而能谐——评周啸天《欣托居歌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韩锁明;;“诗中有画”——也谈谢灵运的山水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李卫丽;;诗歌翻译的“三美”体现——赏析英译古诗《静夜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冯昀;;从狐狸形象到中西儿童文学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6 郁龙余;季羡林的治学之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韩仪;;齐梁新变的成因与本质特征[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8 魏家海;;伯顿·沃森英译《楚辞》的描写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赖爱清;;王维诗歌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春红;;《列子》佛教故事与文化传播的学术反思[J];图书与情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顺庆;王超;;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2 代迅;;百年回眸:世界文论格局中的中国文论抉择[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3 刘介民;;从民间文学到比较文学——季羡林学术成就的一个侧面[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微霞;叶嘉莹词学理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林秀;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静;《挪威的森林》在中国的接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军飒;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杨晓丽;关联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义海,常昌富;东海西海——从明清间儒学与天学的交涉看中国比较文学之渊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2002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1期

3 张弘;中国比较文学的现代语境与危机问题[J];学术月刊;2003年11期

4 王福和;中国比较文学定义说[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2003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1期

6 ;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问题与前景——首届中国比较文学高层论坛发言纪要[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3期

7 孟庆枢;“和而不同”与中国比较文学[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徐田秀;;寻求中国比较文学之根[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谢天振,宋炳辉;一份杂志与一个学科——《中国比较文学》20年的历史回顾[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10 谢天振;方重与中国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乐黛云;;中国比较文学发展透视[A];东方丛刊(1998年第2辑 总第二十四辑)[C];1998年

3 ;东方书目(十二)[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严绍;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记者 袁国女;第九届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比较文学的国际化战略[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斯洛伐克科学院研究员 高利克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中国比较文学的两次“回归”[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褚国飞;乐黛云:从世界的文学视野看中国比较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妮;吴宓与中国比较文学[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慧娟;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D];郑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84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84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