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郑振铎《汤祷篇》与文学人类学

发布时间:2017-10-06 23:30

  本文关键词:郑振铎《汤祷篇》与文学人类学


  更多相关文章: 郑振铎 《汤祷篇》 文学人类学 《金枝》


【摘要】:郑振铎为早期中国文学人类学领域的探索者之一,《汤祷篇》等六篇文章(接下来简称《汤祷篇》)为其这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代表。以郑振铎在文学人类学领域的成就和地位而言,国内尚未开展对《汤祷篇》的深入挖掘与综合分析。本文将重点定位于《汤祷篇》的文学人类学维度的探析,旨在弥补这一空缺,为郑振铎在文学人类学上的定位提供更多注脚。 本文主要由三章组成:第一章追溯《汤祷篇》的学术渊源,主要从弗雷泽《金枝》的灵感触发和原有文学观的学术支持入手,梳理其研究源起和理论准备。第二章挖掘《汤祷篇》的学术成果,按研究对象与内涵的不同分为“帝王统治: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两个自己:肉体与灵魂的同在”、“真实社会:赘婿与农民的哀吟”三节,以此为平台对六篇文章作具体深入的探析,明晰其文学人类学特征。第三章总结《汤祷篇》的学术方法,对其进行历时性的纵向考察,从“对‘古史辨’的超越”、“三重证据法的尝试”、“四重证据法的先声”三方面展开,探讨其学术方法的创新意义和价值。 本文以《汤祷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多方面地对其文学人类学特征进行考察。在人类学的深邃视域和宏观文化中,探索郑振铎文学阐释的途径和方法自觉的钥匙,勾画出郑振铎文学人类学的探索方式。
【关键词】:郑振铎 《汤祷篇》 文学人类学 《金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0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7
  • 一、论题相关的学术背景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三、研究思路及意义16-17
  • 第一章 《汤祷篇》的学术渊源17-29
  • 第一节 研究源起:《金枝》的灵感触发17-22
  • 第二节 理论准备:文学观的学术支持22-29
  • 第二章 《汤祷篇》的学术成果29-48
  • 第一节 帝国统治: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9-36
  • 第二节 两个自己:肉体与灵魂的同在36-43
  • 第三节 真实社会:赘婿与农民的哀吟43-48
  • 第三章 《汤祷篇》的学术方法48-64
  • 第一节 对“古史辨”的超越48-53
  • 第二节 “三重证据法”的尝试53-61
  • 第三节 “四重证据法”的先声61-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2
  • 后记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巫术与古史——郑振铎《汤祷篇》中的古史研究[J];电影评介;2010年20期

2 程韶荣 ,黄杰;郑振铎研究三十年概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 户晓辉;关于文学人类学的批评与自我批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杨玉珍;郑振铎与“世界文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刘锡诚;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文学人类学派[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叶舒宪;;物的叙事:中华文明探源的四重证据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J];百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章立明;;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概述[J];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03期

9 梅琼林;王国维与“三重证据法”[J];民族艺术;1998年03期

10 祖晓伟;严平;叶舒宪;乐黛云;庄孔韶;王一川;王保生;汤晓青;金朝霞;陆建德;;“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开题论证会实录[J];百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娜;1930年代的郑振铎和他的多重文化空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银焕;现代性视野中的郑振铎文学思想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85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85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