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认知视阈下隐喻的翻译——以《茶馆》两个英译本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5 04:10

  本文关键词:认知视阈下隐喻的翻译——以《茶馆》两个英译本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 翻译方法 《茶馆》 英若诚 霍华


【摘要】: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不是语言问题。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隐喻的表达,其中隐喻的翻译是难点和重点。文章从认知视角出发,以老舍《茶馆》及英若诚和霍华的英译文本为例,从隐喻形象的省略、转换、保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对比两译文中隐喻的翻译方法,为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提供方法借鉴。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隐喻的表达非常常见,隐喻也一度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进行研究。随着语言学不断深入的发展,对于隐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修辞的语法层次上。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Mataphors We Live by把隐喻提升到认知的高度,认为隐喻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丽;;关联理论视角下《茶馆》的不同译本赏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房艳红;;语境与衔接——《茶馆》汉英语篇衔接关系的对比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3 王晓琳;陈达;;从文体学视角看话剧翻译技巧——以《茶馆》的英若诚英语译本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3年05期

4 靳伟程;;从翻译审美动机角度论译者的翻译策略——以《茶馆》英译本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徐秋萍;;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茶馆》翻译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侯贺英;冯婧晗;;《茶馆》英译本中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3期

7 李桂芝;张在钊;;从目的论角度看《茶馆》两个英译本[J];长城;2012年02期

8 王璐;;试从顺应理论讨论《茶馆》两英译本[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24期

9 张建宏;;《人间喜剧》与《茶馆》的结构艺术比较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益民;;戏剧翻译中文化因素的超/欠额现象解读——从目的论的视角分析《茶馆》两英译本[J];作家;2012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宣;《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人际功能角度[D];外交学院;2016年

2 陈青;《茶馆》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Meng Na;从描述翻译学视角对比《茶馆》的两个英译本[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李倩;认知语境视角下《茶馆》反讽英译对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陈文杰;《茶馆》两译本对比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高萍;《茶馆》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甘琼;从《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看语境理论对翻译的重要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丽君;有关《茶馆》的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姜静;再读《茶馆》:从语篇翻译理论看地理方言的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10 彭玲;合作原则在《茶馆》翻译中的跨文化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42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42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