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诗学视阈下《红楼梦》诗词两英译本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认知诗学视阈下《红楼梦》诗词两英译本比较研究 出处:《东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诗词英译 认知诗学 作者意图 意象美 阅读快感
【摘要】:当今,汉学在西方愈显流行,越来越多学者对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作为最受欢迎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红楼梦》可以使西方学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文化。因此,《红楼梦》所译者众,且学者已从很多角度对其加以研究。而《红楼梦》诗词作为清代诗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红楼梦》语言皇冠上的璀璨明珠”。这207首诗词常因隐喻内涵复杂、意象多样、文化因素丰富,给译者带来巨大挑战。认知诗学这一发展中的理论已被西方翻译界用于探讨翻译问题,却鲜少获得中国翻译界的关注。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该理论用于《红楼梦》诗词霍译本和杨译本比较研究,探讨了认知诗学在文学翻译中如何实现并指导“译出源语作者的意图、文本的意象美,并帮助目的语读者获得类似的阅读快感”这一议题。本研究首先概述了《红楼梦》诗词英译的重要性和挑战,回顾了前人在此方面的研究,接着详细介绍了认知诗学中的三个要素,即概念隐喻,图形背景和认知图式,并概述了有关认知诗学的研究现状。在主体部分,通过对比研究霍译本和杨译本的英译实例,探讨了认知诗学对文学(尤其是中国古诗)翻译及研究的适用性。研究发现,霍译本在译出源文本意象美和保证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快感上显示出优越性,而杨译本则更好地再现了源语作者的意图。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认知诗学视角下,解决中国古诗翻译的难题,即译出原诗的“情趣”需要通过概念隐喻手段重现源语作者意图,需要借助图形背景手段保留源文本的意象美,需要利用认知图式手段激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快感。首先,译者应忠实于源文本中的修辞手段,并有技巧地翻译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达到译出源语作者意图的目的。其次,译者应从审美和文化角度理解源文本的意象,并在翻译中通过前置图形、创造图形背景的分离和递归来重塑意象美。最后,译者应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剥夺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快感,并通过创造认知图式的方法来激活其阅读趣味。此外,本研究也对霍译本和杨译本中实现以上目的的具体翻译方法,如重铸词语、添词、调整句子结构等有所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侠故事》2009年大征订正在进行时……[J];武侠故事;2008年22期
2 ;《武侠故事》2009年大征订即将开始[J];武侠故事;2008年21期
3 ;《武侠故事》2009年大征订正在进行时……[J];武侠故事;2009年01期
4 ;《武侠故事》2009年大征订正在进行时……[J];武侠故事;2009年02期
5 ;2008杂志征订即将开始![J];武侠故事;2007年22期
6 ;欢迎订阅《武侠故事》[J];武侠故事;2009年23期
7 ;2010征订[J];武侠故事;2010年02期
8 萧春雷;邱贵平的小说与阅读快感[J];福建文学;2003年05期
9 马非;;烂泥[J];诗选刊(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陈冲;;抄一抄比遗忘好[J];文学自由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炎;张秀泽;;藏在审美幻象背后的秘密——评《审美幻象研究》[A];东方丛刊(1996年第4辑 总第十八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石华鹏;故事背后的秘密[N];文艺报;2006年
2 刘;《中国虎》发出保护中国虎警示[N];文艺报;2007年
3 蔡毅;警惕“灰色文学”泛滥[N];文学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园园;认知诗学视阈下《红楼梦》诗词两英译本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334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33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