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看《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

发布时间:2017-12-26 12:34

  本文关键词: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看《洛丽塔》的两个中译本 出处:《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哲学阐释学 《洛丽塔》英译 理解的历史性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


【摘要】:《洛丽塔》是当代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弗拉第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批评家一致评价为后现代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了一个从欧洲去美国定居的中年男子亨伯特和一个美国少女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情故事。出版五十多年,《洛丽塔》已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世界范围内对其研究也逐渐规模化系统化。中国大陆《对洛丽塔》的译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迄今已有20多个译本得到出版,对该小说中文译本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以伽达默尔阐释学三个关键概念,“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为理论依据,对《洛丽塔》的两个中文译本—于晓丹译本和主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主要论述了误读,文化过滤,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形态等因素在《洛丽塔》中文译本中的体现,以及不同译本得以出现的原因。伽达默尔认为,理解的主客体都是历史的,偏见正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理解的历史性导致译者和文本各种具有不同的视域,翻译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译者和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伽达默尔阐释学及《洛丽塔》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个关键概念,第三部分运用阐释学对《洛丽塔》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本文得出结论: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有着不同的阐述,哲学阐释学对该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与研究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黎;;从阐释学的视野融合理论看翻译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2 刘佳林;纳博科夫研究及翻译述评[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3 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4 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5 吕俊;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标准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6 张德让;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7 谢天振;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吕俊!210097;理解中的偏见与翻译的再创造[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6期

9 袁洪庚;阐释学与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倩;后现代语境中的《洛丽塔》[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7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337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e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