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目的论视角下《离骚》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8 11:04

  本文关键词:目的论视角下《离骚》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离骚》 文化负载词 目的论 翻译策略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与特定的国家或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反映某一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成功与否决定了文化交流能否顺利完成这一翻译的基本问题。然而,不同民族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及其历史,当然,不同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很难找到与文化负载词完全对等的表达。因此,选择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翻译方法不仅是技巧问题,同时也会影响文化负载词内涵在译入语中的准确再现 如今,在日趋频繁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国外读者渴望了解深厚的中国文化。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离骚》不仅体现了屈原人格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离骚精神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与爱国精神。《离骚》在很大程度上了体现中国古代文化内涵,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是译者能否让译入语读者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历史的关键所在,也是《离骚》英译的难点之一。 本文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依据,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先生的《离骚》英译本为例,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并总结目的论对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启示。 研究过程搜集、整理了《离骚》中四十三个文化负载词,并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带有文化负载词的例句译文,归纳出杨宪益先生处理《离骚》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注释,总结杨宪益先生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翻译目的的要求,,通过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很好地保留原文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研究证明:在翻译过程中,这几种策略相辅相成,而非独立存在。综合分析《离骚》英译本中不同类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为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提供指导,同时也对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Abstract]:Culture loaded words are the carriers of ethnic cultural information, which contain rich cultural image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pecific national or ethnic cultures, reflecting the distinctive way of activities of a nation. In translation, the success of the processing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determines wheth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 translation. However,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ocial system, life style and their history. Of course, there 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n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ranslator to find the expression that is completely equal to the culture loaded words.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the translation method of cultural loaded words is not only a technical problem, but also affects the exact reproduc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ulture loaded word in the transl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焕池;跨文化交际和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刘国忠;隐喻与跨文化交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程洪珍;东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与英汉语言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邰文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卢亚林;关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345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345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