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全球化与民族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18-01-16 03:13

  本文关键词:全球化与民族艺术特色 出处:《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化 文化 艺术 民族特色 世界性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发展论争中,最为复杂的问题是全球化时代艺术的发展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看,文化的全球化必然是一个矛盾冲突和开放的过程;各民族艺术在全球化中不可能向着趋同化发展,而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机制的形成;全球化也不可能是艺术的逐渐西方化,而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越发要求民族艺术向着更具特色方面发展。艺术的世界性包含在艺术的民族性之中,只有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才能为世界艺术做出贡献。我们不应当因为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挑战而逃避与其他艺术的交流与碰撞,而应当依据全球化所形成的内在逻辑,充分利用全球化的文化对话与文化论争机制,熔铸艺术的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提高我国的软实力,增强民族艺术的世界影响力。
[Abstract]:In the deb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most complex issu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e must be a process of contradiction, conflict and opennes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art of all nationalities is not likely to develop towards assimilation, but the formation of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Globalization can not be the gradual westernization of art, b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national art is increasingly required to develop in a more distinctive way. The world of art is contained in the national character of art. Only by creating works of art with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an we contribute to the world art. We should not avoid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llision with other arts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challenges brought by glob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logic of globalization,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mechanism of cultural dialogue and cultural debate of globalization, melt the Chinese style of cast art, mold the national image and improve the soft power of our country. Strengthen the world influence of national ar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油画史”(立项号:13J05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21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2003年07期

2 丁绍光;中国现代绘画在世界的地位和前途[J];文艺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民生;;终被悬置的问题:“油画民族化”的历史沉浮及其文化意义[J];文艺研究;2016年07期

2 冯民生;;全球化与民族艺术特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祝虹;;本土油画中的意象美学摭谈[J];美与时代(中);2016年06期

4 梁丽霞;;单纯向美 因材施教——以文化身份角度看邵伟尧的艺术及教育理念[J];艺术探索;2015年03期

5 本刊;;马训班:苏联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流变[J];画刊;2015年05期

6 宋金明;;从先觉到应变——董希文的油画“民族化”[J];荣宝斋;2015年04期

7 姚金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体现[J];艺术研究;2015年01期

8 高玉龙;;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油画创作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5年02期

9 冯少协;;当代语境下油画民族化再思考[J];艺术教育;2014年07期

10 杨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写意性[J];芒种;201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年01期

2 毛崇杰;;从文本/语境到文化/文明(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亚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趋势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王晓升;;文化:意识形态抑或商品?——兼与《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商榷[J];哲学动态;2007年11期

5 周勤勤;;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1期

6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7 张铮;熊澄宇;;文化产业发展的五种创新能力[J];改革;2009年06期

8 何海华;;浅谈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9 西奥多·W·阿多诺;赵勇;;文化工业述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孙国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梅;;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刘玉岭;;科技进步对文化产业的作用与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3 白玮;童健;;发展“内外兼修”的文化产业[A];山东群众文化学会获奖论文集[C];2003年

4 吴靖;曹宗平;;关于文化产品价值论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葛美佳;;用写作文化推动赫章文化产业的开拓与发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娜;;当代艺术(文化)经济的研究视角[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雨春;李晓晴;;发挥科技文化优势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9 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杨济亮;;发展文化产业 构建和谐社会——以福州为例[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印;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戴锦华;文化研究的可能[N];文汇报;2003年

5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晨;探秘文化产业源流[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卫君翔 吴丽;以工业化的标准抓文化产业[N];运城日报;2007年

8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明泉;提高文化产能 拉动文化消费[N];四川日报;2009年

9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主编 王育济;构筑文化产业而立之年的学术高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本刊编辑部;写给文化产业的2009[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小军;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张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产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陈清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新洪;在当代地理环境紧约束中文化力及其考量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德金;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宋彦麟;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保权;转型社会中的经济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涛;二十世纪文化工业特征及其发展趋向[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晨曦;文化消费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杨壮;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5 汪静;文化生产力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刘欢;汉服文化的产业链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睿;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耿伟华;地方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琼;鄂尔多斯市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陈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31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31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d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