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认同之际:比较文学的人文品格与当代使命
发布时间:2018-01-16 04:09
本文关键词:对话与认同之际:比较文学的人文品格与当代使命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文品格 国族 当代中国文学 巴斯奈特 人文学术 文学传统 世界文学 文化政治 中外文学 文学关系
【摘要】:正以语言、文化、国族、学科等跨越性研究为宗旨的比较文学,从其萌生期开始就始终面临着差异与普遍、多元与整体的形而上命题的挑战。克服差异、寻找相似、发现类同,乃至提升普遍性,从来就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运思逻辑。这种运思逻辑其实包涵了"显异"和"求同"两个向度:一方面,面对文化差异,理解、阐释异文化的文学对象是它的天命;另一方面,从差异中发现相通、相似,并试图进一步做出概括性提升,也是它最基本的
[Abstract]:Comparative literature, which aims at the study of language, culture, nationality, discipline and so on, has always faced the challenge of the metaphysical proposition of difference and universality, pluralism and whole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incipient period. Finding similarities, finding similarities, and even promoting universality has always been the most basic logic of thinking in this discipline. In fact, this logic contains two dimensions of "difference" and "seeking common ground": on the one hand.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is its destiny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literary obj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On the other hand, finding similarities, similarities, and trying to make further general improvements from the differences is its most basic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以语言、文化、国族、学科等跨越性研究为宗旨的比较文学,从其萌生期开始就始终面临着差异与普遍、多元与整体的形而上命题的挑战。克服差异、寻找相似、发现类同,乃至提升普遍性,从来就是这个学科最基本的运思逻辑。这种运思逻辑其实包涵了“显异”和“求同”两个向度:一方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卫华;;教之本 乃立人——浅谈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品格的塑造[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年10期
2 马毅;;大学的人文品格[J];文化学刊;2007年06期
3 中午;画家的人文品格[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张步中;;精湛的艺术手法 深沉的人文品格——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栏目成功探秘[J];中国电视;2010年04期
5 崔毅;;用三峡情怀塑造三峡人文品格——记重庆三峡学院美术学院[J];美术观察;2006年11期
6 刘孝存;;“666”和“888”[J];北京政协;1996年08期
7 陆草;湘乡理学集团的人文品格——湘乡人文研究之三[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毅;大学的人文品格[N];光明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431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3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