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跨文本研究
本文选题:红色娘子军 + 跨文本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文艺界掀起了一片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一批像《林海雪原》、《青春之歌》和《红旗谱》这样沉寂已久的革命斗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开始再度复兴,并连续涌现出一系列关于红色经典的改编影视作品。作为红色经典的一员,《红色娘子军》也不例外,最初由刘文韶根据《琼崖纵队战史》上记载的一个女兵连的真实故事改编成报告文学,然后以此不断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书本和荧屏。而本论文就以《红色娘子军》1957年报告文学版、1961年谢晋版电影、1967年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和2006年袁军版电视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去深入探讨文本之间的变化与共通,理清各文本之间、各文本与当时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文本对当时文化价值观构建的意义。(绪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艺术文本,都离不开内容和形式的相互结合。而且艺术文本主题内容变迁的深刻,会对艺术形式的表达变化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笔者在对《红色娘子军》进行跨文本研究时,首先关注主题的变迁。作为《红色娘子军》最初版本的报告文学展现出对乐观革命精神的歌颂;到电影中则开始戏剧性的关注革命女性的成长,彰显出“人”的个性;而到了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则成了政治思想的宣传工具,在阶级叙事中塑造出了一个个模式化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再到以顺应大众口味为目的而改编的电视剧文本中,导演则更加关注剧中娘子军作为女性的情感发展。这一章笔者将揭示出《红色娘子军》主题的变迁与不同文本的艺术形式转变以及文本所诞生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一章)创作艺术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但好的主题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来承载,而好故事又离不开人物的塑造。由于《红色娘子军》各个版本的艺术体裁和主题不同,塑造人物也各有各的不同。笔者首先分析主要角色吴琼花、南霸天、洪常青、戴红莲四人在《红色娘子军》各个版本中的人物塑造变迁,然后从电视剧文本中新增角色南洋女入手,分析其存在价值。(第二章)精神内涵的表达寄托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人物的塑造又离不开叙事情节的安排,所以接下来笔者又对《红色娘子军》不同文本的叙事策略进行了细致地研究,探讨不同文本的叙事形式变迁和符号、修辞变迁对叙事的影响,从而探寻《红色娘子》各个文本间的艺术流变规律。(第三、四章)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大众的确需要重温《红色娘子军》这样的红色经典,去重新回忆那段热血沸腾、昂扬向上的时光,以此来洗濯内心的空洞。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的掀起正是为此,笔者选择以《红色娘子军》作为研究对象也是因为此原因。《红色娘子军》现存的艺术文本形式多种多种,本文只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谢晋的电影版本、芭蕾舞剧、芭蕾舞剧样板戏及新版电视剧五个文本进行研究;其中报告文学和电影文本中浓厚的革命精神、乐观理想主义深深打动着我、鼓舞着我,而其电视剧文本的改编却让人唏嘘。如今在如火如荼的红色经典改编中,像《红色娘子军》电视剧文本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而如何让红色经典的改编真正能够缓解现代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寻找人们迷失的灵魂从而弘扬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结语)
[Abstract]: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change of the them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xt to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time . ( 2 ) The expression of spiritual meaning is based on the creation of human figure , and the character ' s shaping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arrangement of narrative plot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5;J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清;;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与镜像呈现[J];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05期
2 张瑜;彭在钦;;“红色经典”电视剧改编中人物形象的再塑造——以《红色娘子军》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3 张瑜;彭在钦;;论《红色娘子军》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结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8期
4 白雨可;;论“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新元素——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例[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年04期
5 黄世智;;政治与艺术张力下的叙事技巧——论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的爱情线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刘传霞;石万鹏;;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7 戴清;焦朦;;抗战题材电视剧创作倾向的反思——传奇化、浪漫化与游戏化漫议[J];当代电视;2011年04期
8 邹联丰;;一部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J];新闻爱好者;2009年19期
9 刘硕;;视听话语阐释与精神传承——对“红色经典”改编剧创作研究的梳理与反思[J];当代电影;2007年01期
10 石川;;建构“解放”的神话:《红色娘子军》与《光荣》的意识形态读解[J];当代电影;200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戴清;;国产抗战电视剧纵览[N];光明日报;2015年
2 戴锦华;;电视剧:当代说书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忠诚;《铁道游击队》谱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晶晶;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付勇;从小说到电视剧[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93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09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