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论《华夏集》中译者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18-07-15 14:37
【摘要】: 译者作为翻译这一交流活动的中介,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对译本的选择、翻译的目的、所用语言文体的选择和译作风格体现等诸多方面,即译者在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有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在翻译过程中居于主体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一般都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在翻译研究中一直不受重视。人们更多地是关注译者个人语言能力、翻译技巧等对翻译效果的影响。近年来特别是“文化转向”提出以来,在意义多元化的语境中,译者的主体性逐渐凸现,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有许多学者指出:“译者在促使不同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可以说,译者和原作者一样都是在各自的语境下建构不同的文化”(屠国元、朱献珑2003:14)。 提及艾,
本文编号:2124401
本文编号:212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124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