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民营美术馆的“定位”
发布时间:2020-06-10 08:28
【摘要】: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回暖,上海市政府不断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新的民营美术馆不断涌现,造就了上海欣欣向荣的艺术生态。自2012年起,以上海西岸为中心的文化走廊,民营美术馆成为最先启动的第一股力量。与此同时,新老牌的上海民营美术馆在不断探索前进道路的同时,逐渐显露出同质化、泡沫化的端倪。本论文重点的研究方向是,上海各大民营美术馆如何在当今的艺术市场里占有一席之地,树立独树一帜的美术馆风格,发挥好美术馆应有的职能,以保证美术馆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目前上海民营美术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定位问题,总结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上海民营美术馆应重视的四点定位之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124
本文编号:270604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孟繁玮;赵明;张子康;;正确思考当代美术馆的定位——张子康专访[J];美术观察;2011年01期
2 胡柳;;古根海姆博物馆运营模式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706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0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