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功能理论视域下阎连科小说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2:38
【摘要】:近年来,中国作家阎连科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毋庸置疑这离不开其以罗鹏为代表的英译者的贡献。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延伸和拓展之一的评价理论与翻译研究领域的关系也日益密切。因此,本文尝试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这一角度出发,以罗译本所涉及的读者反馈,即来自全球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上的普通读者的评论为主要考察对象,同时以来自专业读者、主流媒体的书评作为参照,对阎连科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度进行探讨,以期对英语世界的读者期待有所了解,从而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阎连科小说英译本的读者反馈中的态度性话语呈现出怎样的分布特征及规律;2)这些特征及规律背后的可能原因;3)如何针对这一分布特征及其背后的原因推动中国文学顺利“走出去”。为此,本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对从各方收集而来的语料进行处理与对比分析。为便于操作,本研究在Martin和White(2005)提出的态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用于衡量接受度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中“接受度”依据态度倾向分为“情感接受度”、“判断接受度”及“鉴赏接受度”三大类,依据读者反馈中评价侧重点的不同,这三大类又各分为四类。以“情感接受度”为例,可将其细分为“针对原作的情感接受度”、“针对作者的情感接受度”、“针对译作的情感接受度”以及“针对译者的情感接受度”四类,同理,其余两大类也依此进行细分。在此分析框架下,本文对相关语料进行了梳理、统计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态度性资源的分布特征来看,阎连科作品的评论中判断性资源和鉴赏性资源出现的频率均高于情感性资源。此外,从评论内容来看,可以发现各方评论均存在积极和消极之分,而且西方读者更倾向于关注某一作品的趣味性和易读性,而非译文质量好坏,这可能与其背后的“读者期待”有关。对此,我们尤其需要对来自主流媒体的评论引起重视,这些评论往往会对普通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读者群体之间态度特征的显著差异。它将评价理论的核心与新建立的接受度分析框架的核心相结合,便于以可衡量的、可视化的方式对接受度进行分析。然而,由于本研究中态度和接受度的内在复杂性以及语料库规模有限,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收集更多数据,并结合评价理论中的级差与介入系统,以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燕萍;;阎连科小说叙述结构分析——以《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为例[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张慧佳;赵小琪;;阎连科作品英译者权力实践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01期

3 刘亚猛;朱纯深;;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J];中国翻译;2015年01期

4 高方;阎连科;;精神共鸣与译者的“自由”——阎连科谈文学与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陈逢s

本文编号:276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6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