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法国人类学家和哲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从索绪尔、雅各布森等人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中获得理论灵感,将结构主义方法运用到人类学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影响波及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十余个学科。在列维-斯特劳斯长达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相继出版了《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忧郁的热带》、《结构人类学》(2卷)、《图腾制度》、《野性的思维》、《神话学》(4卷)等十余本著作,亲属关系、图腾制度、原始思维和神话学构成了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和哲学领域,对列维-斯特劳斯著作中艺术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就世界范围来看,研究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人类学思想代表了列维-斯特劳斯研究的一种新趋向。研究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人类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人类学思想,而且能够为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及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提供启思和借鉴。 由于列维-斯特劳斯本人独特的艺术家气质及其对艺术的偏好,他在人类学研究过程中对艺术多有谈及,他不仅专门研究过原始造型艺术,而且还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解读过文学和音乐作品,他甚至将神话径直看作是艺术作品,文学(以15、16世纪的欧洲长篇小说为代表)和音乐(以17、18世纪的古典音乐为代表)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共享了神话的遗产,在他看来,就人类思维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三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由神话到文学再到音乐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原始造型艺术、神话、文学和音乐实际上构成了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四个面相。虽然作为一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其学术研究过程中没能将田野调查贯彻到底,但是作为结构主义的衷心拥护者,列维-斯特劳斯在其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却始终贯穿着结构主义的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因此,立足于列维-斯特劳斯的文本实际,我们可以将其艺术人类学思想的构成概括为:一个方法+四个面相,即结构主义方法和原始造型艺术、神话、文学和音乐面相。另外,对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把握离不开对其具体生存场域、思想生成因子的详细考察及深入发掘,这是我们了解、评判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前提,就此而言,对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生成背景的考察同样是其艺术人类学思想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选题立足于前人的既有研究成果,通过综合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发生学方法及比较研究方法意在系统爬梳散见于列维-斯特劳斯著作中的相关美学、艺术见解,进而达到对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人类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把握的目的。论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人类学及艺术人类学的一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做一初步估量,进而围绕这一课题全面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予以说明。 第一章主要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生平、著作及其艺术人类学思想的产生背景进行详细论述,这是我们对列维-斯特劳斯的艺术人类学思想进行具体研究、评价的前提。结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述情况,文章将其生平划分为知识积累期、游学流浪期、学术发轫期、学术鼎盛期和学术回顾期五个时期。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产生在宏观上主要源于政治上二战后殖民地人民掀起的民族解放潮流、科技上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及其所引发的科学思潮及文化上“语言论转向”的兴起这三方面因素;现代语言学理论、精神分析学说、地质学、马克思主义学说及以涂尔干、莫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理论构成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列维-斯特劳斯本人的艺术家气质及对艺术的热爱直接促成了其艺术人类学思想的产生。 第二章主要探讨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方法论特色。本章主要围绕“结构”范畴展开论述,着重考评其生成流变及其在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中的具体所指。皮亚杰认为,结构主义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及自身调节性的特征,文章同意皮亚杰的这一概括,同时认为,结构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语言学过渡到人类学进而转向文艺理论的演变过程,它可以辨析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的“结构”和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的“结构主义”两层含义来。就列维-斯特劳斯本人的实际而言,他的结构主义具有系统性、关系性(二元对立性)、共时性、转换性、恒定不变性及无意识性六大特征,它为人类本身所固有,主要源于人类心灵的无意识运作。 第三章主要探讨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原始造型艺术面相,着重介绍列维-斯特劳斯对原始造型艺术“裂分表现”法及面具艺术的研究。文章认为,列维-斯特劳斯的原始造型艺术研究可以分为从艺术内看艺术和从艺术外看艺术两个层次:从艺术内看艺术是列维-斯特劳斯通过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对原始艺术造型特征的分析;从艺术外看艺术则是从文化角度对原始造型艺术意蕴的深度发掘。这种二层次分析法在列维-斯特劳斯对原始造型艺术的“裂分表现”法及面具艺术研究中体现的极为明显。 第四章主要探讨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神话面相,着重从列维-斯特劳斯的图腾研究、“野性的思维”研究及神话研究三个方面展开。列维-斯特劳斯将图腾视为一种语言学事实,认为图腾制度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反映。他认为野性的思维是一种同科学思维相平行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一种未驯化状态的思维,遵循着感性的逻辑,是理智的修补术。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解读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可以他对俄狄浦斯神话的解读为代表,在解读策略上主要立足于神话自身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后一个阶段则以他对阿斯迪瓦尔的武功歌的解读为代表,不仅重视对神话文本进行结构分析,而且又力求将结构分析与神话所产生的具体文化背景相联系,仔细考辨文本内外的联系,这种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神话解读策略是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研究之结构主义特色的真正代表。 第五章主要探讨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文学面相,着重从列维-斯特劳斯的诗歌研究、小说、散文及戏剧研究等方面展开。在列维-斯特劳斯的诗歌解读方面,文章认为,真正能代表列维-斯特劳斯诗学思想的与其说是他和雅各布森联手的对《猫》的分析,毋宁说是他本人对《秋水仙》的解读,前者只是结构方法在诗歌解读上的初次尝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后者代表了其作为一名艺术人类学家在诗歌解读上的真正立场,即既从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入手对诗歌本身进行形式分析,又从人类学入手对其形式分析进行进一步验证,这种内外兼修的诗学研究方法代表了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中文学面相的真正底色。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文学面相除了反映在他的诗歌研究中,还反映在他的小说、散文及戏剧研究上。他的这部分研究成果虽然不如其诗歌研究出名,但对其艺术人类学思想而言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说列维-斯特劳斯的诗歌研究代表了其文学思想的深度的话,那么他的小说、散文及戏剧研究则是其文学思想的广度之体现。 第六章主要探讨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音乐面相。列维-斯特劳斯的音乐研究不同于专业音乐批评家对音乐的读解,他主要是从结构主义神话学的视角看待音乐的。在他看来,音乐与神话之间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它们在本质上同属于语言,语言由音素、词和语句三个层次构成,音乐突出了语言的声音部分,它有相当于音素和语句的层次,没有相当于词的层次,神话则突出了语言的意义部分,它有相当于词和语句的层次,没有相当于音素的层次。在音乐的特性与功能上,他强调的是音乐的结构特性及音乐在自然与文化之间所发挥的调解功能。 第七章主要对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学术史地位及其价值与局限做出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艺术研究在西方艺术人类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为一种桥梁作用,它是人类学艺术研究由现代向后现代过渡的中间环节,在学术史上扮演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角色。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立场;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整体性、关系性和比较性的学术视野;理论阐发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四个方面。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审美/艺术维度的缺失、在对研究对象“结构”的剖析上存在随意性和先验性、田野调查的力度不够和文风的晦涩性四个方面。 结语部分在对列维-斯特劳斯艺术人类学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新范式,这是论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认为,作为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艺术人类学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关系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继华;荒野的呼唤与人性的迷恋——萨特与列维-斯特劳斯合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李国华;列维-斯特劳斯论艺术[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3 童庆炳;;文化诗学——文学理论的新格局[J];东方丛刊;2006年01期
4 刘涵之;马丹;;《故事形态学》的问题意识——兼谈列维—斯特劳斯对普罗普的批评[J];俄罗斯文艺;2009年02期
5 江小平;С.列维-斯特劳斯谈新作《猞猁的故事》[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6 李衍柱;;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建民;田野工作与艺术人类学、审美人类学学科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郑元者;;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黄泽;;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何明;;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超;列维—斯特劳斯的历史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苏东晓;列维—斯特劳斯的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春花;艺术人类学简史[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徐慧;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方法及其应用透视[D];湘潭大学;2005年
5 谷雨;列维—斯特劳斯传播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760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6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