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叙事文本改写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8:16
【摘要】:从中国作家参与“重述神话”全球出版项目的创作实践和由此引发的争论中可以见得,对经典叙事文本的改编、重述等不是一厢情愿、简单易行的事。这其中,困扰作家的在于如何开掘远古神话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借助当代叙述话语的张力传承经典文本中蕴含的永恒生命力,即以扬弃的方式改写经典文本。在实际创作中,改写经典文本已经成为一种创作方式,对于其价值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评判。这决定了各种争论的焦点实际在于叙事文本改写的方法和目的两个层面。 为了更好的明确研究对象,首先需要从驳杂的叙事文本创作中梳理出叙事文本改写作为一种创作方式的历史脉络。在此过程中发现在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范畴下区分出的两类叙事文本中,文本改写的重点从故事结构转移到了叙述话语。若横向的分析叙事文本改写,考虑到影响文本创作的诸因素中源文本是稳定因素,根据源文本类型可将实际存在的不可尽数的叙事文本改写划分为改写神话传说、改写民间故事,改写经典叙事文本三种类型。 不同类别的叙事文本适用于不同的改写方法。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中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常常具有文化暗示性,成为诸多改写文本中被保留的方面。采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对这类叙事文本的故事层面进行分析,其中角色类型、数量及其行为方式作为情节中的活跃因素,只需要稍加调整就能够改变情节的复杂程度和故事的时代特征。当角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被抽象为施动模式,则会发现调整或改变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将影响到故事的主题。 叙事话语是文本叙述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在叙述人个性鲜明突出的经典叙事文本中,利用后经典叙事理论研究叙事话语改写变得尤其重要。叙述话语可从语言种类、体裁类型以及媒介形式三个方面来考察,不同语种、体裁和媒介形式意味着一个叙述所在的文化场域、所用的叙述逻辑和符号、媒介表现能力都将有所不同。叙事话语服务于叙述意图。叙述行为的关键还在于叙事视角的选取和叙事时空的呈现,这两个方面的变化将有助于叙述者叙述意图的传达。 叙事文本改写的价值及意义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从文化的角度,改写叙事文本是对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文本在继承发展的同时,本身也形成一个意义的场域,而作家的改写是对这一话语场的建构。试图颠覆原有价值观的解构主义改写,则是将文本作为了言说的武器。由于叙事还具有的娱乐和审美功用,改写叙事文本,尤其是商业化的叙事文本改写将影响大众阅读,但叙述交流本质上建立在信任、理解和情感真实性的基础上,所以程序复制生成的叙事文本依旧只是一次性消费的产品。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巧莲;;在取舍与创新之间——从《聊斋志异》原著小说到《聊斋新义》的对比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7年03期

2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刘小林;;改写与重建——《边城》与《大淖纪事》的文本互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戴莹莹;神话·类型──纵览电影史上的花木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高岭;;文学体裁的语言运用特征[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黄基秉;;千古绝唱 异曲同工——《陌上桑》《木兰辞》艺术特色之比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成萍;;中国传统花木兰形象在美国文化中的变异——以汤亭亭的《女勇士》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8 李琳;;传说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以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彭涛;;解读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观[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卓;解读被双重边缘化的文化属性——试论汤亭亭的《女勇士》和谭恩美的《喜福会》[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2764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64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