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传播学视域下英译《鹿鼎记》书本版与网络版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21:02
【摘要】:中国武侠小说,向来以其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天马行空的武术想象,行侠仗义的精神内涵,国恨家仇的背景设定,缠绵悱恻的恩怨情仇等等为读者所喜爱。同时,其对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思维习惯和精神世界的描写更是丰富与细腻,精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武侠小说这种臻于极致的娱乐性特点使它在中国通俗文学和文化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文学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作为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一部,其娱乐性和观赏性令人叹为观止。目前,《鹿鼎记》的英译至少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著名文学翻译家约翰·闵福德执笔翻译并得以出版的书本版译本,一个是由金庸武侠迷们在网络上给出的网络版英译本。本文即是从传播学视角对《鹿鼎记》英译这两种不同译本所代表的不同传播模式所作的比较研究。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书本版与网络版译本在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上有何不同?2.两种版本所代表的两种传播模式对中国通俗文学外译有何启示?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调查法,比较法,思辨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网络资源的收集与分析,得到如下发现。书本版译本译者水平很高,译本有极高文的学性价值,成为学术界研究《鹿鼎记》乃至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的蓝本。但其对目标读者要求也很高,译文删节较多,加之传播渠道单一,其传播范围和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与书本版所代表的传统传播模式相比,网络版传播模式在形式上更趋灵活,传播主体,对象活跃,传播渠道丰富,译本内容更全面忠实原著,删节极少,读者反映趋于积极热烈。该比较研究认为,一方面这两种传播模式各有所长,中国通俗文学走出去在模式选择上不应厚此薄彼,而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当代社会网络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网络版传播模式在文学外译中的作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捷;李德凤;;武侠小说西行的困境与出路[J];东南学术;2015年03期

2 唐洁;;西方读者对武侠小说英译的接受概况——以金庸《鹿鼎记》英译本为例[J];考试周刊;2015年28期

3 单畅;;金庸武侠系列小说英译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洪捷;;武侠小说译介研究三十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年01期

5 肖开容;;知识系统与中国侠文化语际传播——从框架理论看金庸武侠小说英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肖强;;武侠小说英译的读者接受概况与译介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罗永洲;;金庸小说英译研究——兼论中国文学走出去[J];中国翻译;2011年03期

8 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9 赵为;;翻译研究新视野:中国武侠小说俄译初探[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10 高玉;;放宽文学视野评价金庸小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汨;功能语境视角下金庸武侠小说英译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9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69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